检索条件

与 “陈政” 相关
共 40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云霄县城西郊,源自博平岭山脉,是乌山的支脉,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高耸云天,群峦拱卫、巍然屹立,环山面海、襟带漳江。明中期建邑城于此山之东,因而此山又成为云霄城的后镇之山。每年元宵与中秋望夜的“将山挂月”...
2
知识出处: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芗城区浦南镇有座古老的书院——松州书院,该书院创办于唐中宗景龙二年,距今有1285年之久,是漳州最早创办的书院,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早期的书院之一。松州书院经历陈珦的创办至复就松州别业,天宝元年陈珦殁时止,这一段劈荆斩棘,闯路问津,有三十八年。...
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陈元光认为,“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景龙二年创建“松州书院”。时其子陈垧明经登第,县令席宏聘其为教席。《云霄县志》载,“州治初建,俗尚莽鄙,垧开引古义,于风教多所裨益”。松州书院是福建第一所书院,也是全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唐时漳州...
4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威惠庙是华安丰山乡后壁沟村的一座庙宇,建于明朝,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庙宇高三丈许,上覆青瓦,占地面积约五百平方米。庙内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庙前古榕浓阴蔽日,溪风习习,两岸竹木花果掩映成趣,风光绮丽。该庙是纪念陈元...
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陈元光的祖母是魏太母,她在唐朝时期严于家教,教导妇女纺织,发展家庭手工业。她是一个忠贞的巾帼英雄,对边荒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她逝世后享年九十三岁,被葬于云霄半径仙人山,墓地至今受人尊崇。
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漳浦县境内的碑刻遗存,涵盖了摩崖石刻、官府告示、寺庙碑记、墓道石刻等多个类别。通过详细的描述和评述,展现了这些碑刻所承载的历史、宗族文化、官吏行政、修桥造路等方面的信息,反映了漳浦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特色。然而,也指出了碑刻...
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二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篇文章属于描述了中国福建省漳浦县与台湾之间农业合作交流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文章重点介绍了双方合作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一些具体的合作案例。
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漳浦衡山沈氏家族的历史和迁徙情况,以及该家族的世系传承。
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漳州九龙山和柳营江得名的由来,指出王潮在漳州屯军时,将屯军处称为“细柳营”,后来简称“柳营”,并称其江为柳营江。文章还指出了关于此问题的两个误解,并提供了相应的考证。
1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林姓宗支及其分布,漳浦林姓大部分为晋代林禄的后裔,主要宗支有路下林、乌石林、港头林、打山林、浦北林、芦卿林、柴桥林、新路林等。这些宗支在漳浦县内广泛分布,分居各个乡镇场。文章还提到了林姓在福建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世系,以及一些名人...
1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威惠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城西郊西宸岭南麓西庙村。该庙始建于公元716年,是唐玄宗追封陈元光为“颖川侯”而敕建的始祖庙。漳浦威惠庙历代重修,至清乾隆年间仍完好壮观,后经数百年沧桑,年久失修,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1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浦县文化交流团赴台湾彰化市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林仲文书画展览、漳浦剧团巡迥演出、陈元光文化交流等内容,旨在传承开漳圣王文化,弘扬开漳精神,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中华文化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海峡两岸和平发展。
1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交流会暨漳浦威惠庙建庙1300周年纪念活动”的纪实文章。此次活动是为了庆祝漳浦威惠庙建庙1300周年,也是漳州建州、漳浦建县1330周年,经国台办批准立项“对台交流重点项目”。活动在漳浦县城绥安镇举行,吸...
1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2016年是漳浦威惠庙建庙1300周年,也是漳州建州、漳浦建县133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盛事,漳浦县人民政府和漳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同主办了“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交流会暨漳浦威惠庙建庙1300周年纪念活动”。本次活动历时三...
1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竹马戏是漳浦县的一种民间小戏,以“打四喜”或“跑四美”为特色,表演四季曲,由四个小旦扮演春、夏、秋、冬四个角色,骑竹马(绑马头马尾于腹前臀后,后改拿竹竿子或马鞭代替)出场。竹马戏历史悠久,由唐代的“竹马灯”演变而来,在宋代已相当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