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阮元” 相关
共 9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 类型: 参考文献
2
知识出处: 东亚朱子学新探:中日韩朱子学的传承与创新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中国和台湾学界的韩国儒学研究者开始将韩国儒学与中国儒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研究。他们通过比较研究,意识到韩国儒学的独特性,并努力深入韩国儒学思想的内在脉络。此外,东亚儒学视野下的韩国儒学研究也受到重视,研究者开始将韩国儒学放...
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朱熹及其门人弟子黄榦、杨复等人编纂的《仪礼经传通解》《通解续》通过纂辑大量文献材料,借以重构一套新的礼学经传体系的治学方式,在礼学思想的传承与扬弃、著述的编纂体例、礼文分节、礼文取材、注释风格等多个方面,对清代前期和中期的《仪礼》研究,产生...
4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汉学家和宋代理学家在“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上的分歧。汉学家以“修身”训“克己”,以“礼”代“理”,以“相人偶”释“仁”,并批评宋代理学家的诠释。而宋代理学家则以“克己”为“胜身之私欲”,以“理”释“礼”,以“心德”释“仁”。
5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对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诠释的背景、动机、方法和思想史意义。通过比较朱熹与其他代表性人物如孔孟、陆九渊、王阳明等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揭示了朱熹诠释的独特性和贡献。同时,本文还涉及了“克己复礼为仁”诠释...
6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礼”的诠释及其在理学体系建构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礼”是践履层面的礼仪、礼制,是社会人伦实践的理论提升和理学建构。他继承前贤思想,将“礼”诠释为“天理”,并强调“礼”的形上超越。然而,“天理”是形而上的,具有更多虚的特质...
7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汉代以来对《论语》“克己”的多种诠释和理解,以及朱熹对“克己”的独特诠释和其重要性。此外,还探讨了朱熹经典诠释和学术建构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他学术内倾特征的表现和成因。
8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记述了汉学与宋学在治学路径和学术重心上有所不同。汉学继承了东汉的古文经学,以考据学为典型,注重章句训诂和考文知音。宋学则源自西汉的今文经学,以宋明儒学为代表,偏重于讨论理气性命和义理。自清初以来,关于汉学和宋学的争论经常出现,成为了...
9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讨论了清代汉学家和宋学家对“克己”诠释的分歧。方东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了回应、批驳甚至是谩骂,维护宋学立场。虽然方东树的回应与反驳只破不立,不曾有正面的理论建设和说明,也不曾从宋儒的诠释及所处的角度来辩护,较多地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