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郑成功” 相关
共 95 条 6 / 7
76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黄道周在东山岛上的宝贵遗迹,包括黄道周故居、东山(铜山)关帝庙及黄道周楹联、尖石黄道周幼时游玩处、黄道周少年读书处云山石室、铜山石室黄道周读书处、黄道周游览参理的石阙回廊、南溟书院黄道周讲学处和县图书馆黄道周《榕颂》真迹等。这些遗...
77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东山岛悠久的造船历史和船模制作技艺的兴起,以及海船钉造技艺的优秀工匠和传承人。文章提到了东山岛在航海史和海上贸易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船模制作在东山的兴起和发展。通过介绍颜镇等优秀工匠和传承人的贡献和技艺,文章强调了东山船模制作技艺...
78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地会的前身和康美土堡作为其圣城的历史背景。康美土堡是明郑成功部将万礼所建,是天地会内部秘籍《会簿》中经常提到的木杨城。文章详细描述了土堡的建筑规格和特点,以及与天地会之间的关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天地会的起源和早期活动地点,以及...
79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龙海与台湾的渊源关系包括大陆人民对台湾的开发活动、颜思齐、郑芝龙在台湾开发史上的贡献、荷兰人入侵与郑成功收复台湾、龙海人参加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情况。
80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颜思齐是一位明末的华侨,出生于福建海澄县,旅居日本长崎,并在当地建立了武装集团。后来,他抵达台湾并开始在那里开拓建设。颜思齐因霍乱去世,但他的盟友们继续着他的初衷,积极建设台湾,支援郑成功的抗荷斗争,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81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厦门大学历史系付主任,付教授陈国强在龙海县政协“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座谈会”的讲话情况。
82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陈泽是福建海澄县(今龙海县)霞寮村人,是郑成功驱荷复台战斗中的民族英雄。他率领铳船队在北线尾全歼荷兰精锐部队,在与水师的合作中击沉了荷兰的船只。陈泽在台湾的开发和安抚高山族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郑成功逝世后继续辅助郑经,并于...
83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慈济宫是位于福建龙海县白礁村和台湾省台南县学甲镇的古宫。两座宫殿都供奉着旒冠道袍的保生大帝,即闽、台俗称的“大道公”。慈济宫的故事源自宋朝的民间医生吴本,他通过治愈宋仁宗母后重病和帮助抗击瘟疫等事迹赢得了人们的敬仰。慈济宫是对吴本...
84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在台湾省台北板桥,有座名为“西河堂”的祠堂,是莆山后裔的家庙,建筑壮丽,仿古宫殿式,被认为是台湾建筑中最杰出的之一。这些莆山子弟在台湾发展艰难,曾多次举行示威活动争取权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二·二八”起义。两大家族,林履信和林木土...
85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芗剧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流行于闽南、台湾、广东一带。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锦歌,经过台湾歌仔戏发展而成。龙海县是芗剧的发源地,起初称为子弟戏,后定名为芗剧。在龙海和周边地区,子弟戏班广泛存在,演员主要是工农子弟,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演唱戏...
86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类型: 照片
87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 时代: 不详
施琅,晋江人,字尊侯,号琢公。原为郑芝龙、郑成功部将,后降清,授同安副将。
8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时代:
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又名郑一官,号飞黄,明未清初闽粤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曾任南澳副总兵、福建总兵等职。
8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时代:
郑经,郑成功的长子,字贤之,号式天,昵称“锦舍”,袭封其父延平郡王的爵位,其自幼跟随郑成功到处征战。1663年金门、厦门沦陷后,郑经退守台湾,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定制度,境内大治。
90
知识出处: 龙海文史资料第二集 | 时代:
郑芝龙,字飞黄,南安石井人,少年时流居日本,后娶日女田川氏(其父翁翌皇是泉州人)为妻,生子郑成功。颜郑集团进入台湾后,队伍迅速壮大起来。据载,在他们控制台澎一带期间,漳、泉居民移入台湾的已不下三千余人。 1626年(天启六年)前后,福建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