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菏泽地区” 相关
共 693 条 14 / 47
19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以后,国家实行以产品分配调拨为主要形式的物资体制,国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统购统销。依据产品对国计民生的重要程度分为统配物资、部管物资和地方管理物资。
19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物资平衝物资平衡与财政、信贷、外汇平衡称为计划经济的“四大平衡”。国家靠“平衡”进行宏观控制。物资平衡从下而上进行。各生产企业每年将所需物资情况按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或直接向计委、物资部门提出申请,计委物资部门汇总全区需要,逐级上报。
19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地区金属回收公司本着“管供、管用、管节约、管回收”、“供到哪管到哪”的原则,负责全区废金属资源的调査与管理,组织全区废金属回收、加工、解体、上缴、利用和调拨,代省回收驻菏的中央、省直企业和驻荷部队的废金属。对技术改造下来的旧设备、淘汰报废的...
19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中转1962年,物资局在济宁设立中转站,后又在商丘、兰考、谢集(商丘西)等地设立中转站3处。济菏铁路通车后,地区物资局所属济宁中转站移交给济宁市物资局,由省物资局组织交接。商丘、兰考、谢集等站移交给有关县(市),继续使用。
20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3月,菏泽地区审计处成立,为副县级行政单位。1985年11月,升格为正县级行政单位,并更名为菏泽地区审计局,内部设有秘书科、企业科和财政金融科。截止1985年底,全区10县、市全部建立审计机构,人员编制共96人,实有85人。
20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农业历史悠久,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发展非常缓慢。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前,由于战乱频繁,内忧外患,加上天灾人祸,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全区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经历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
20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占有状况据中华民国政府统计局1919年调查,荷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等8县农村,共有465891户、306万人和1252.19万亩耕地,人均4.1亩。
20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土地占有状况据中华民国政府统计局1919年调查,荷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等8县农村,共有465891户、306万人和1252.19万亩耕地,人均4.1亩。
20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颁布了《华东新区农村减租暂行条例》,中共山东省委也发布了《山东省改善雇工待遇暂行办法》,中国共产党在区内的各级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上述文件精神,并首先在解放区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认真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雇农的工...
20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农民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农业生产互助组自1950年,全区农村就开始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年底全区互助组达到15568个,入组户数74178户,占总农户的6.5%。
20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全区农村大办人民公社是1958年8月开始的,到1983年止,共经历了25年的时间。1958年初,在批判“反冒进”的口号下,全区农业生产中的急躁、冒进等左倾错误逐渐扩展开来。各地农村的高级社,先后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并把扩大后的高级社称之...
20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菏泽地区率先在生产水平较低的鄄城、东明两县试行了以土地包干到户为主要特征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办法一经实践,立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并很快取得了显著效果。1980年全区普遍实行了这种制度。
20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前,区内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缓慢,农民仍完全使用传统的人、畜力农具,到1985年,仍将其作为主要辅助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旧式农具按其作业的种类可分为:耕作工具、轧脱工具、运输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和提水工具等五大类。
20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4—1958年,区内农业机械化刚刚起步,地、县两级开始试办国音拖拉机站,经营和管理机构合为一体,隶属专署农业科。
21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区内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农具发展速度不快。从建国前至1953年,区内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人畜农具。建国后,自1950年开始引进和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