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桂义” 相关
共 38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丰台染纸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以手工大红纸和软红纸为主,质量高、信誉好。原料来自辽宁、黑龙江、山东等地,销售到东北三省和全国各地。制作过程包括上胶和染色两步,技术高超,彩色染纸也取得较高信誉。1937年后被迫停产,80年代初恢复...
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古之丰台称六门庄,因六座城门而得名。城门高三丈六尺,宽一丈二尺,由厚约尺余的木板制成。六座城门把丰台隔为内外两城,1938年,丰台镇遭受日军侵略,城门经受炮火洗礼却无损伤。
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丰台城四面环水,由还乡河、黑龙河、蓟运河等水系构成,护城河上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大桥和多座小石桥,这些古桥历经沧桑,现已面目全非,但它们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丰台商会成立乡防团,以保护地方治安。乡防团设有团长和团兵,负责维护地方安全。1934年,陈义云自杀身亡,乡防团解体。
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丰台十二景,还乡河畔帆影动、小镇静静炊烟升、六门夕照生紫气、古寺十里听晚钟、霜天晓月天尊影、五里卧龙千棵柳等。
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还乡河是丰台镇的母亲河,每天早晨桥上人们欣赏河上水雾弥漫的美景,眺望远处的商船越来越近,预示着新的一天的繁华热闹的开始。
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一景观描写的是农家的早晨,家里主妇们已起床点起了炊烟,打破小镇的寂静,熟睡的人们开始新的一天,生活重新开始。
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描写了丰台镇的城门和夕照的景象,夕阳光透过水雾照射在朱红色的城门上,城门反射的光芒映得周围的空气呈现出紫红色的瑞彩,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预兆。
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首诗中提到的古寺是指位于丰台西村的关帝庙,该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修于清康熙年间,规模宏大,香火兴盛,传为浙闽总督刘兆麒家庙。庙内建有钟鼓二楼,其中的钟鼓非常巨大,传说会在夜间自行滚动至天尊阁三层殿上供群仙敲击娱乐,用毕则在在天亮前又回至...
1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诗中所提到的天尊阁,又称太乙观,是一座具有明代建筑特点的三层木结构阁楼,是天津唐山沿海地区最具神秘色彩的道教圣地之一。
1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旧时丰台城外有两个大荷花坑,每个坑水面有四五亩大小,种有荷花。夏天时,荷塘景色绚丽,荷香扑鼻,水中的游鱼、鸳鸯、芦雁、野鸭等动物活跃,蝴蝶、蜜蜂、蜻蜓等昆虫在周围忙碌,是一个集花鸟鱼虫于一体的绚丽景观和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1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此诗文记述了卧龙桥位于丰台城北门外,是黑龙河上的桥梁。该桥始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经过多次修缮,但据说当时的经费被和珅贪污,只修建了一座单孔的小石桥。后来这里成为一道普通的乡村小景,但仍然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点。
1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句诗所描述的是旧时丰台六门以外的蛙鸣交响曲,这些青蛙生活在大渠内,与周围的河流相互贯通。在春夏之季,青蛙和着风雨声欢快地鸣叫着,给人们带来欢愉和畅快的感觉。
1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此诗描述了在东大桥外东大道两侧各有引黑龙河水的大渠,东大桥东南角有两座紧挨着的桥,其中一座是单孔小石桥,称为“一步双桥”。人们在这里休闲,欣赏东大桥上的石刻,享受小桥流水的悠然自得。
1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刘家茔是清康熙时浙闽总督刘兆麒的家茔,位于丰台镇西村。墓地占地约百亩,四周高墙围筑,种有松柏垂柳,最具特点是宏大的石刻艺术群体,包括石狮、华表、御碑、祭台、祭坛、石羊、石马、石骆驼、石狻猊、石官员等,多由汉白玉制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刘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