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95条
析出资源
1493条
图表
50条
人物
29条
机构
2条
事件
3条
作品
15条

检索条件

与 “朱子” 相关
共 1595 条 24 / 107
346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一项理解《诗经》的基本方法,被朱熹肯定并加以发挥,成为一项读书的普遍方法。其含义是要以自己的意思去迎取作者的意图,而不是强制将古人语言纳入自己的意思中。读书时,须将古人语言放在前面,等待其意思倒杀向何处,不可...
347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朱熹强调的读书方法之一是熟读,要反复阅读,直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意义。他认为,熟读与思考、理解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复述。同时,读与思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通过熟读和深思,读者能够真正理解书本内容,并对...
348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朱熹强调的“随文解义”读书方法,是指将个别的字、词、句放置在文本的整体语境中进行理解,通过对上下文乃至整篇文章的意旨进行分析、考察来确定具体的字义、词义或句意。朱熹认为,经典文本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与逻辑性,必须使用随文解义的方式对其进...
349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朱熹主张在阅读经典时,应充分了解、掌握先儒传注,然后再进一步推求、阐释其中的圣贤之道。他提倡熟读详究先儒传注,审其是非,明察其所以得失之故,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求诸心而正其谬误。同时,他也重视其他各类文献典籍的作用,认为它们可...
350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朱熹提出“阙疑”的读书方法,主要针对《尚书》等经典中存在的某些古奥难解的内容。他认为,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多遭散佚窜乱,加之古今文字、名物、制度发生改变,导致有些内容无法考证。
351
知识出处: 2021年朱子文化寻源之旅论文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朱熹作为著名理学家,非常重视经典的价值及研究阐释工作,认为读书是学为圣贤的必由之路。他提倡怀疑精神,将怀疑视作学者读书的必要方法与必经阶段,同时也强调虚心切己的工夫积累。他在总结前人治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并强调读书的...
352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自然之善恶,从宇宙本体和心性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宇宙本体角度来看,善源于纯然至善的理,但亦有亏欠之处,产生了恶。从心性角度来看,天地之性是善的,而气质之性受到私欲的干扰,易产生恶。朱子认为气有生有灭,但理是永恒存在的,并以理为本...
353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朱子善恶观的特点。首先,朱子认为天人同善,即认为人性本善,与自然的善相一致。其次,朱子以理释善,将善与理相联系,认为善是理性的表现。朱子强调个体的能动性,主张人应该择善而从,通过自己的选择和修养来实现至善。
354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子科学饮食养生的方法,包括重视饮食烹饪的精致、讲究食品的洁净卫生、讲究饮食的时令季节、注重食量及饮食结构的搭配等方面。
355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子的饮食哲学和他在饮食中的诗歌创作,以及现代烹调所注重的色、香、味、形、质、养在《论语集注》等文献中寻找朱子饮食思想的内容。
356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杨时以及其弟子李侗和朱子对"中和"学说的探索和理解,以及它们在重建道统和道统学说中的作用。
357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和”是华夏先民的自然哲学和价值信仰,是杨时建立的闽学派的核心思想。中和之和是不同之和,它倡导可否相济、容异载物的并蓄精神、包容精神、平等精神以及海纳百川的宏大气魄。杨时的中和思想成为朱子中和理论的前奏,为儒家思想重新成为社会主...
358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传统乡绅的特点,并以朱子为例,阐述了良绅的标准和要求。朱子的绅士身份建立在他的学问和仁民爱物基础之上,他以清贫为标志,以道学的极高要求律己,是道学进入百姓生活的示范。
359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谢良佐的生卒年问题,流行的说法有三种:1050-1103年、1050-1130年、1060-1130年。其中,第一种说法最流行,但根据资料显示,谢良佐卒于1103年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第二种说法可能存在笔误或对资料理解的错误,而第三...
360
知识出处: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其在儒学中的重要贡献之一,目标在于物穷其理,体悟天性,依循天理,知不善之不当为而不为。对象为“凡天下之物”都应格,方法为“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必须“用力之久”。预期成效为使“知物之表里精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