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44条
事件
616条
专题
2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抚州市南城县” 相关
共 644 条 42 / 43
61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医疗卫生事件
民国17年(1928年),南城流行天花,后由于用牛痘疫苗接种,发病率逐渐降低,但接种不普遍,天花仍间有发生。解放后,大力培训种痘员,积极开展预,防接种工作。1952年,全面开展种痘,接种人数占全县总人数的93%,除孕妇和病者外,无一漏种。从...
61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夏季插藤的为早红薯,秋季插藤的为晚红薯。薯种有白皮白心、白皮红心两种,产量均不高。早红薯亩产3000-4000斤,晚红薯2000-3000斤。1956年引进“胜利百号”,亩产6000-7000斤,出粉率比土种高50-60%,至今仍为高产良种...
61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水果
河垅瓜,本地种。原产天井源乡河垅村,后全县普遍种植,适应性强,产量高,果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皮薄、淡绿色,瓜瓤有红、黄两色、黑子、味甜水分多,果重5-6斤,重的有14斤,亩产4000斤左右。1960年以后,从赣南引进马兰瓜,从抚州引进抚州西瓜...
61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水果
全县各地均有栽培。金瓜亩产3000斤左右。梨瓜亩产1000-1500斤。
62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水果
60年代前种植较多,后因味淡不甜而逐年减少。
62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水果
建国前后,城郊新桥、港下园多产毛桃,品种有百皮桃、甘卓桃、胭脂桃、鹰嘴桃等。株产平均100斤左右。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悉数砍光。60年代,又几次从浙江、南昌等地引进水蜜桃、蟠桃等新种,在县办路东果园栽种最多,后因病虫严重,逐渐衰败。1985年全...
62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水果
黄狮、临坊为老产区,品种有蜜枣、半边红枣。60年代后逐渐减少。
62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水果
解放后几次从外省引进,因自然条件不宜栽植,果小质硬产量低,未能成功。
62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清同治出版《南城县志》记载:“稻,指粳糯而言也。粳有红白二色。夏种秋收为大禾谷……春种夏收为早谷,获后再种,冬收,粒差小而力薄,为两番谷……俗概谓之粘谷。类有救公饥,四十日粘,五十日粘……”。 民国时期,全县以种植一季晚稻和早稻为主,中稻较...
62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晚大豆多为稻豆连作,品种有大青、八月爆、大黑豆、大黄豆、水白黄、画眉豆和最受群众欢迎的短脚(又叫蜂窝节 )等,亩产50-100斤。民国时期,上唐、硝石为晚豆主要产区,全县每年种植面积3-4千亩。1950年至1957年,晚大豆发展较快,主要产...
62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为全县主要食用豆。建国前,株良、上唐、新丰、庙前等地栽种。建国后,迅速发展,普及全县,产量逐年提高。60年代田塍豆已传入临川及赣南各县。
62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多以菜地、边角菜地种植。某些山区农民喜欢种红小豆、金小豆。
62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南城很早就在沿黎水和盱江两岸旱地及一季早稻休闲田种植小麦和大麦,但面积不大,亩产一般40-50斤。建国后,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年份为1956年,次为i972年,均在万亩以上。其余年份面积在数百亩至千余亩之间,1975年后减至百余亩左右,198...
62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旧时有“红薯、荞麦、萝卜半年粮”之说。秋旱严重的年份,对不能种晚稻、大豆的土地,多用作种荞麦,亩产50-60斤。70年代后逐渐减少,目前基本绝种。
63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建国前曾一度由外地引进,但未能推广。1956年县农林科再次引进,70年代后又从黑龙江引进。主要由城郊菜农种植,面积约50-60亩,亩产万斤左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