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德安县” 相关
共 1505 条 98 / 101
145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遗址
后梁乾化二年(912)壬申,岁除日,义门置有黄忠辅田,计三千八百步。当晚诸房诞生三十二男,后多为英才,荣显者众。于是名其田为公婆蚯。
145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遗址
义门陈氏,义形于犬,有百犬同一牢,一犬不至,则百犬不食,其牢长数丈
145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学
《警钟报》民国二十四年(1935),德安县民众教育馆创办。
145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学
《岷山日报》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创刊。
146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学
《正义报》民国三十五年(1946),德安县民众教育馆创办。
146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学
《德安报》1958年10月1日,中共德安县委创办。
1462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文学
《德安地方革命史料》中共德安县委革命史编委会编印,1960年元月创刊,1961年12月终刊。
1463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玉华洞《九江府志名胜》云:“在九江府德安县,洞中泉涌有声如雷。唐时,有一僧居洞中,获钱及磬,皆汉物。瑞昌亦有洞,日玉华。”
1464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博阳河系德安河道干流。旧志把这条的上中游称为“西河”,下游称为“大河”,分作两条河名记载,而又把在县南,出自石潭山,流经九仙岭下的一道小水称博阳川。但近代的文献资料,则把西河、大河统称博阳河。这个定名,完全符合德安地理情况。 博阳河全长93...
1465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车桥水发源于白水昆山,在郭家桥从右岸汇入博阳河。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枯水河道面宽在30米左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053立方米。
146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田家河发源于潘子山,在涂村从左岸汇入博阳河。全长19.7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枯水河面宽二十余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033立方米。
146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黄㛚河发源于九江县属之高良山铁炉弯,向南流纳氓山水,洞霄水,流经三港口咀上刘村从左岸汇入博阻河。本县境内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达25.6平方公里,枯水河面宽有15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38立方米。
146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庐山河(亦名潘溪河,谷帘水)发源于庐山下,流入博阳河;《省志》:谷帘、云液二泉之水合乌龙潭水经康阳坂入德安界。谷帘水即庐山河。西南流至三港口(骆驼山西麓)与黄蛹河合汇入博阳河。全长15公里(境内大概只有6公里左右)。
146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箬山河从县治西北箬山发源,流至湴(音饭)塘桥下,与金带河合,汇入博阳河。金带河从县治西北木环垅小岷山东麓发源,流至湴塘桥下与箬山河合,汇入博阳河。金带河在明朝时为环绕县城之天然池水,其河道之演变详本志《建置区划志》中之《县城》条。
147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岷山水从岷山之南发源,流经九江县属之余家河与黄㛚河合。旧志未载有此水。洞霄水从五台岭发源,纳螺狮泉(俗称涌泉)由丁家山和堰头山间泻出,今将两山间筑坝成为“林泉水库”,详本志《丁家山、堰头山》条、《林泉水库》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