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德安县” 相关
共 1505 条 60 / 101
88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民国十四年(1925),大旱将三个月,早稻黄萎,晚稻和杂粮不能下种。
88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民国二十三年(1934),旱灾严重,民食蕨葛和土(俗称观音土)。早稻受灾八百亩,损失产量二十万零二千四百石;中稻受灾四万五千亩,损失产量十五万三千石;晚稻受灾四万亩,损失产量七万五千二百石。共损失产量四十三万零六百石,计价值银元一百六十万元...
88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50年,天旱为灾,受灾田亩一万亩(成灾田亩6100亩),损失稻谷150万斤,受灾人口3360人。
88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51年,天旱为灾,受灾田亩5万亩(成灾田亩31944亩),损失稻谷420万斤,经济:作物122000斤。另据德安县民政科《德安县旱灾情况副业生产自由借贷统计表>:第一区受灾1013户,3031人,5447亩5分5厘;第二区受灾1067户...
89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53年,水旱两害,受灾面积34600亩,其中成灾田亩14600亩(其中旱灾12920亩),共损失稻谷2446200斤。受灾人口共计6423人(其中受旱灾人口5138人)。
89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55年,旱灾为害,受旱灾面积12075亩,损失粮食作物1878200斤,损失经济作物348700斤,受灾人口4298人。
892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59年,干旱130天。据县民政局《1959年度定灾统计表》记载:全县受旱灾大队77个,受灾农作物面积109147亩,救济人口25675人。又据县农业生产办公室《1957年至1960年农作物受灾情况统计表》记载:成灾粮食作物面积51602...
893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60年,夏秋干旱,以早为灾。据县民政局《1960年度定灾统计表》记载:全县受旱灾公社10个,大队63个,受灾农作物面积72605亩,救济人口8291人。
894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61年,自五月至八月干旱,以旱为灾。据县统计局《1961年年报》记载;全县受旱灾的公社21个,大队58个,受灾人口6481人;成灾农作物面积52122亩(其中轻灾18952亩)。损失稻谷3694200斤,棉花11700斤,油料44830...
895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1962年七月间,丘陵地区的部分田地,遭受旱灾。
89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清康熙十一年(1672),六、七月,蜧虫遍野,其虫黑色,长二、三寸,早稻食尽,晚稻减半。
89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清咸丰七年(1857),七月蝗虫自九江入境食禾。
89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民国十七年(1928),螟虫为灾,早稻受灾五万二千八百亩,损失一成;晚稻受灾一万亩,损失二成。
89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民国十八年(1929),螟虫为灾,早稻受灾三万九千亩,损失七成;晚稻受灾41600亩,损失八成。
90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环境事件
明嘉靖二十年(1541),四月雨雹,大风拔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