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张洪” 相关
共 318 条 14 / 22
19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道:“把孟子和子思的话拿来,虚下心来平和阅读,不可随意添加别的观点。只是依照文字的原义,在语句之中略做解读,然后在自己心里体会,来验证这些观点的实际意思是怎样的,那其中的是非对错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19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读书穷究义理,需要认清真正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这样只能写应试文章,不是真正地做学问。”
19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心中如果先有了前人的观点,就会受到它的牵制,做不到心平气和,所以理解起来才有障碍,白白浪费心思和力气。可以先把旧有观点暂时放到一边,而只在经书原文上用心品读,反复体会,时间长了自然心思就会渐渐平和,对于文中的观点也不会一味地怀疑了。...
19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先要放下那么多的道理,姑且平心静气地看文章的主旨往哪里走,都暂且不要去牵扯它。等到对文脉的归趣有了了解,认识稳当清楚后,其中的道理会自然显现,容不得半点增损或褒贬。这样的地方正好要反复体会,但基本上还是先要做到虚心。”
20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先贤的语言宽广平和,不像今人这么急躁迫切。现在的人刚看到一点儿道理,便要急着开凿,这正是因为心量不大,缺乏耐心。”
20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潘文叔的书信中说:“大体上说,读书应该平心静气地解说道理,不能过分苛求,否则会错失其中的本意。”
20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潘恭叔的书信中说:“近来求学之人的主要问题,在于立论太高也太多。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思路太杂乱,都不曾仔细琢磨,反复求索,如此不但错失了圣贤立论的本意,也浪费了许多用功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不引以为戒。”
20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刘公度的书信中说:“这事没什么奇妙的,只是把成立的说法,认定为真理。只要虚心体会玩味熟练,时间长了自然能悟出实际用处。坚持这样而不背离分叛,就一定会取得效果。如果又想在别的地方求得新的见解,那便是邪说,很少有不流落为异端的。”
20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刘仲升的书信中说:“大致上说,有心做学问但不肯用心仔细体味探求道理,也不去识别文字的脉络,更不去求证和考据,只是根据自己一时的偏见,便自作主张,认定只有这一种道理,再无其他的可能;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刚强猛烈武断坚决,没有温和...
20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刘季章的书信中说:“做学问如果不能放宽心胸,仔细玩味道理,而只是扭捏造作出些观点来迎合自己,所以心情浮躁而对道理不能明白,白白辛苦而没有收获。”
20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心态急躁不够宽厚平和,好高骛远又不切实际,不肯平心静气地讲道理,就这一点儿,就足以妨碍人的见识了。”
20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读书先要虚心静气,顺着它的本意去体悟。不要先树立自己的观点,装腔作势牵强解说,这只能变成杜撰,却看不出圣贤的本意。”
20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读书,是随顺文字的原意仔细体会,意味自然深远长久。现在的人却是脱离经文,旁生出其他解说,所以浪费时间,难有长进。读书应当以粗心大意和敷衍了事为警戒,‘随便看看就匆忙下结论’这句话,最能说明读书人容易犯的毛病。因为道理无不具备,同样一...
20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江西人好胜心强,不肯落于人后。什么事都要由我做出,自由自在,所以没耐心一点一点地深入体会,而是习惯于抛出些高调观点遮掩而过。比如读书,他们不肯从上往下挨字读下去,只是从右往左粗略扫过,初看觉得新颖巧妙、胜人一筹,但实际上都是别扭粗疏...
21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在答复胡季随的书信中说:“从你在信中所说来看,似乎对《中庸》的原文还没有虚心地反复体会过。段落句子的划分,文章义理的旨趣,还有很多没有理解,便随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反复唱高调,所以种种说法相互缠绕,没有落脚之处。不如先在原文上仔细阅读,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