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山西省” 相关
共 19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该文是一篇介绍华安仙字潭石刻的考古研究文章。从石刻的位置、形象文字的特点和年代等方面,介绍了对该石刻的不同观点和解释。文章还探讨了福建地区远古时期古越族的聚居情况,并提到了与福建相关的其他考古和民俗习惯的证据,以支持高山族与福建的关联。
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陈元光和他的部下开拓漳州地区的情况,以及这些移民后裔对于当地的影响。陈政和陈元光的部下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在开拓漳州地区时设立了漳州,这次移民的成功使边荒地区发生了巨大改变,文化开始发展,经济开始走向繁荣。陈元光及其著名部下的后裔...
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三十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的林氏家族的两座华表,分别是“三公”与“节孝”华表。其中,“三公”华表是表彰林敷功及其子辈的功绩,而“节孝”华表则是表彰余氏为夫守节的孝行。两座华表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
4
知识出处: 南靖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南靖地区的符仔会、同善社和先天道等会道门组织的历史、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揭露了它们在反动统治下的反革命活动,并阐明了被取缔的原因。
5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一至二十期合订本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林仲姚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他积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他在青年时期参加了推翻满清的民主革命活动,担任过丹诏小学校长和《南洋商报》主笔等职务。
6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诏安县医院的历史沿革、任务、规模和业务发展情况。
7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林壬是清末四品御前带刀花翎侍卫林天骥的侄子,同治十二年举人,光绪三年进士。他在诏安县担任翰林院编修,文学造诣深厚,擅长诗文和书法,并对诏安的文化传承有深远影响。他担任山西主考时,看到舞狮盛况,回到诏安后与艺人合作创新了狮子造型,推...
8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1949年长江支队南下干部对诏安革命、建设事业的重要贡献。他们奉行党的宗旨,不怕艰辛,深入基层与群众亲密合作,为解放诏安、接管和建设地方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务实作风、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带来了宝贵的历史经...
9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河山寺的溯源、变迁和新貌,从宋代小村建庙到清朝遭受屠村事件,再到乾隆年间重建和近年来的规模扩大重建,详细叙述了寺庙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10
知识出处: 诏安文史资料第三十七期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主要介绍了诏安高坑人黄开泰,他的生平事迹以及文学艺术成就。黄开泰在文学、灯谜和诗歌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诗中描绘了诏安的民俗和风景。文章着重介绍了黄开泰在文化活动中的才华和对诏安民间文化的贡献。
11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章详细阐述了闽台地区人民对关帝的信仰和文化缘源关系,以及在台湾、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12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报道了大帽山村重建新村的情况,包括新村落成、剪彩仪式、领导嘉宾前来祝贺、村民们乔迁新居等内容。
13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关帝庙签诗在台湾拥有众多信徒,他们对关帝充满虔诚和信仰。台湾有数百座关帝庙,成为信众们表达诚心和祈求庇护的地方。关帝圣签有一百个签目,每个签目对应一首七言绝句。签目和签诗蕴含着一百个历史典故,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信众们在...
14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东山关帝庙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宫庙的香缘祖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它位于东山岛,是大陆沿海距离澎湖最近的地方,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东山关帝庙对台湾关帝信仰具有重要影响,自古两岸各地香火往来不断。每年农...
15
知识出处: 東山岛文史第21-22辑合刊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漳州首届旅游节、第十六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于2007年6月27-28日在东山举行。本届节会以关帝文化为桥梁,增强两岸民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东山关帝庙作为两岸关帝信仰的香缘祖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