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云霄县” 相关
共 1273 条 8 / 85
106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58年3月5日,胡耀邦同志一行在团省委书记陈玉西同志陪同下来到云霄,前往广东汕头。在座谈会中,胡耀邦同志询问了云霄的造林种果情况,并要求团县委书记写一篇文章,介绍云霄的绿化经验。饭后,胡耀邦同志与大家合影留念,并前往诏安“港口...
107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厦门中学迁至安溪,作者寄读在云霄中学。1938年5月下旬,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来到云霄宣传抗日,作者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并带领他们到各处进行宣传。在此期间,作者与洪凌老师一起讨论了如何培养儿童演员等问题,并陪同剧...
108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抗敌后援分会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19日成立的,分设宣传、征募、防护、总务四股,下设侦察、宣传、募捐、慰劳、救济、消防、交通、救护等工作团、队。三年来,进行了多项工作,如慰劳军人家属,宣传抗日救亡等。经费主要来源于省...
109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国民党福建省第五区党务督导专员办事处在漳州的设立和运作情况,以及各任专员对漳属各县的督导工作。该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前线地区的党务和抗敌后援工作,并定期召开漳州文化界座谈会。
110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抗战时期枧脚圩的繁荣景象,包括商业繁荣、交通便捷、经济活跃等,同时也记录了当地的教育、文化活动以及社会现象。
111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常山华侨农场的创办历程,以及早期面临的困难和干部群众的努力。作者提到了农场的干部配备、劳动组织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农场的成绩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12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国初期工商业政策和对私改造高潮的背景、实施过程和政策措施。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提出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劳资两利、发展生产的方针,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逐步改造的政策。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对私改造的客观条件也已“...
113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在明清时期就已开展对外贸易,主要出口本地土特产,进口犀牛角、象牙、胡椒等海外特产。清末民初,因战乱等原因,对外贸易一度停顿。直到1965年,云霄县成立外贸站,对外贸易重新复苏。主要出口农副产品,如鸡毛帚、竹塔泥蚶、下坂枇杷、...
114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云霄县银行由县府与商会共同成立,办理地方金融业务。其业务范围包括各项税收和行政费用支出,开展兑换有价证券等。但因国币贬值和市场混乱,县银行于1948年下半年停业,财产交商会保管,人员调至其他机构工作。
115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发现有110个科、312个品种,包括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普查还提供了对中药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参考资料。
116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枧脚第一家货栈的历史变迁和原因,以及货栈在抗战前后的作用和影响。
117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的公路建设历程,包括国道324线的建设经过和云平公路建设概况。全县现有公路里程550.96公里,其中国道324线41.37公里,省道22.4公里,县道26.68公里,乡村公路459.91公里。
118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云霄县下河港口是明末清初以来的重要水陆货物转运站,主要转运货物包括竹木制品、农副产品、盐、鱼、肥料等。在抗战期间,港口成为后方食盐转运的主要线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公路通车,港口转运业务逐渐消失。
119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一家六口组成的“全家乐”器乐合奏节目在1960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获得优秀节目奖,并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个节目在演出结束后还被留在北京半个月,到各机关、工厂、部队汇报演出。
120
知识出处: 云霄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晓山同志是我县文教事业的杰出代表,他注重教育实践和创新,为培养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重视体育事业,组织修建了人民体育场,并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他还关心教师和学生,努力解决学校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