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条
人物
2条
事件
3条
作品
7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于彦夫” 相关
共 13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40年~1988年“满映”、东北电影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故事片的发展情况。
2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时代: 近现代
导演张圆,河南省汲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0年底入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表演,1953年到北影作演员,1958年调长影,曾在《祖国的花朵》、《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笑逐颜开》中扮演主角,成为全国二十二大明星之一。1980年...
3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时代: 近现代
编剧肖尹宪,1964年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到长影任编辑、编剧,参加集体改编《金光大道》,后与孙羽、吕绍廉联合改编《花开花落》和《药》。又与刘杰、于彦夫等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飘逝的花头巾》和《中国的“小皇帝”》等。
4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46年5月13日,东北电影公司第一批搬迁人员,携带大批设备器材,在钱筱璋、于彦夫等人带领下,离开长春,前往哈尔滨。
5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历史事件
1975年4月5日,长影领导人苏云、《创业》编剧张天民、导演于彦夫等到京。
6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5年9月16日至9月20日,江青在大寨召去长影领导人苏云和张天民、于彦夫等进行训话,令张天民重给毛主席写一封信,撤销前信。
7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彭荆风、陈希平编剧,于彦夫导演的《芦笙恋歌》(1957年),是一部反映我国西南边疆拉祜族人民劳动、爱情和对敌斗争的影片,它描写了拉祜族青年坚贞不渝的爱情,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绮丽风光和美妙的歌舞。
8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于彦夫改编,吕班导演的《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年),讽刺一个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上级拍马逢迎,借机谋取私利的官僚主义者——总务科长牛大海,揭露了他可鄙的灵魂。
9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沈默君(迟雨)、罗静编剧,于彦夫导演的《自有后来人》(1963年),通过李玉和一家三代人传送密电码的故事,反映了东北沦陷区人民反对日寇的斗争,塑造了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祖孙三代感人的形象。
10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集体创作由张天民执笔,于彦夫导演的《创业》(1974年),以60年代大庆石油会战为题材,以帝国主义封锁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为历史背景,紧紧围绕着是艰苦创业,走自己的路,还是崇洋媚外,跟着人家后面爬行的原则性冲突,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石油工...
11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鲁琪、刘畅园编剧,于彦夫导演的《勿忘我》(1982年),通过错划“右派”的中年医生周虹和插队知识青年雯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坎坷经历,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歌颂了他们的心灵美和人情美。
12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乔雪竹编剧,于彦夫、张圆导演的《十六号病房》(1983年),通过住在同一病房内的四名知识青年的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处境和对疾病的不同态度,表现了年青一代的觉醒和新的追求。
13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彭铭燕、毕昌鉴编剧,于彦夫、张圆导演的《黄山来的姑娘》(1984年),通过安徽农村来的小保姆玲玲在三户不同人家工作的人生际遇,揭示出这位当代年轻姑娘的性格发展和她的美好心灵,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新型关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