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临潭县” 相关
共 1438 条 8 / 96
106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潭县困难地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扶贫办,成立于1986年5月20日,在行政序列中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二级局),核定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1人,科级领导职数3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非领导职务职数按规定另行核定。历任专职支部书...
107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潭县困难地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扶贫办,成立于1986年5月20日,在行政序列中属常设议事协调机构(二级局),核定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1人,科级领导职数3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非领导职务职数按规定另行核定。历任专职支部书...
108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潭县移民劳务办公室成立于1995年9月,1999年3月4日成立临潭县移民劳务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
109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3年,临潭县被国务院列为“两西”扶持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坚持农牧结合,农林牧工商综合发展,强化农业基础,狠抓科技,大办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市场建设,促进流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发展思路。
110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3年,临潭县被国务院列为“两西”扶持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坚持农牧结合,农林牧工商综合发展,强化农业基础,狠抓科技,大办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市场建设,促进流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发展思路。
111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9年,在全省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会议上,临潭县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112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1990年初,临潭县委、县政府就如何贯彻落实全省“高少”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集中资金和人力,对龙元、陈旗、新堡、总寨、三岔、店子等6个特困乡、49个特困村、232个特困户进行重点扶持。
113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和“五改三建”项目时,坚持综合开发,择优选项,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推行农牧结合模式,保证群众的“三项权力”。通过召开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党政联席会议、村民大会,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把党和...
114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2000年以来,扶贫开发工作转向以整体扶持,整村推进为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重点村倾斜,形成合力,逐村攻坚。6年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6个、“五改三建”项目4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95万元。
115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业方面,以覆膜种植、良种引进推广、药剂拌种、机耕机播、病虫害综合防治、高炮防雹、中低产田改造、整乡承包为主的农业综合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高产优质马铃薯、燕麦、青稞、手拉手豌豆、油菜普遍推广种植,取得了秦艽、羌活栽培技术新成果,建立了一批科...
116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1987年以来,临潭县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了国家、省、州、县定点帮扶责任制,中国作协定点帮扶临潭县,1名省级干部联系临潭县,省窑街矿务局、省中兽医研究所、省烟草专卖公司、省农机局、省地震局、省人大办公厅对口帮扶8个乡(镇),州...
117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采取的措施:在实施产业化扶贫项目时,采取农行扶“龙头”,农信社建“基地”两条腿走路的扶持方式,与县农行、县农信社协商,简化贷款手续,落实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扶持建立了卓洛下园子牛羊育肥示范基地、新城南门河牛羊育肥示范基地、金洮千头良种牛繁育基...
118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潭县属国扶贫困县,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冰雹、洪涝灾害频繁,农业十年九灾,大部分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缓解人地矛盾、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移民点建设、移民工作作为扶贫攻坚的主要措施,...
119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到2000年底,全县累计解决了19个乡(镇)141个村79795个贫困人口的基本温饱,分别占1995年底确定的贫困人口(1995年底有贫困人口87857人)、贫困村、贫困乡的100%、100%和90.8%,如期实现了整县基本解决温饱的阶段性...
120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20年的扶贫开发中,国家累计投入临潭县各类扶贫资金3.0544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58亿元,扶贫贴息贷款1.5964亿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