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东乡县” 相关
共 1253 条 12 / 84
166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5年,全县种植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比1982年调减了14.4%,林、牧、副、渔业产值比重上升了13.4%。其中养猪、甘蔗两大经济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1985年生猪饲养量达32.8万头,比上年增长12.48%,甘蔗总产量比上年增长...
167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万历八年,丈量土地实得承担赋税田610831亩,每人平均4.95亩。民国24年5月~25年6月;经全面航测,实有耕地641434亩,每人平均4.603亩。尔后,由于战祸频繁,劳力外流,大量土地荒芜,到民国38年,全县耕地面积缩减到5130...
168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红薯、荞麦、黄粟、玉米。杨桥的油菜、花生产量在全县占重要地位。甘蔗是区内的传统经济作物,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65.3%。建国后东乡县粮食作物产量表表4-5 单位面积亩产量担(百斤) 建...
169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境农村产业结构历来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甘蔗、油料是种植业中的三大优势。粮食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红薯、荞麦、黄粟、玉米。芋头有花荷芋、巫头芋、白荷芋、棕包芋、姜芋等品种,单产高,含淀粉多,烧成菜肴,清香可口...
170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及以前,县内农作物的分布大体是南北部和西南河网地带以种一季晚稻、早稻和杂粮为主;中部岗丘平原地区主要种植早稻、秋杂粮、大小麦、大豆、甘蔗、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烟草、靛青等作物。甘蔗是区内的传统经济作物,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65.3...
171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蚕豆、豌豆、赤豆、绿豆、红薯、荞麦、黄粟、玉米。
172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有甘蔗、棉花、油菜、花生、芝麻、黄麻、苎麻、蔬菜、烟草、靛青(今淘汰)、蔗草、水果、茶叶。
173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有红花草、猪屎豆等。
174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芋头有花荷芋、巫头芋、白荷芋、棕包芋、姜芋等品种,单产高,含淀粉多,烧成菜肴,清香可口,而墨鱼炖芋,则又别具风味,是县内乡土名菜;菜用豆类有春豆、寒豆、豌豆(冬豆)、蚕豆、扁豆、刀豆、四季豆;水生菜类有莲藕、茭白(茭笋)、荸荠(茈菇);野生...
175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万历八年,丈量土地实得承担赋税田610831亩,每人平均4.95亩。民国24年5月~25年6月;经全面航测,实有耕地641434亩,每人平均4.603亩。尔后,由于战祸频繁,劳力外流,大量土地荒芜,到民国38年,全县耕地面积缩减到5130...
176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黎墟、王桥、瑶墟、虎形山、甘坑乡(场)和长林乡的湖岭、坪里,虎墟乡的仕桥、炉前、岗上积乡的青湖等行政村,总面积553263亩,其中耕地面积103616亩。主要种植双季稻、豆类、薯类、麻类、油料及其它杂粮。区域内田多、山多、人少,是全县重...
177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愉怡、杨桥乡和珀乡的北庄,小璜镇的余家、妙泉,邓家乡的董家、军岭、伍坊、古源等行政村,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总面积352603亩,其中耕地面积88832亩。主要种植双季稻、一季早稻、秋杂粮、油菜、芝麻、花生、蚕豌豆、大小麦等作物。区域内自然...
178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长林、邓家、虎墟、岗上积、詹墟、珀开、小璜、红星、店前、红旗、红亮11个乡镇(场)和糖科所、农科所、幸福水库、横山水库等,总面积808436亩,其中耕地面积199619亩。以种植双季稻、油菜、甘蔗、大豆为主,新开垦的红壤岗地多种植油菜、...
179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包括马墟乡的大部和长林乡的新建,虎墟乡的阳光,店前乡的富贵,墟上桥镇的南辽,岗上积乡的水南、王溪、前桂、后边、上李,杨桥乡的宋塘、杏花塘等行政村以及红星垦殖场的枫树辽、东丰分场,总面积185599亩,其中耕地面积87036亩。以种植双季稻为...
180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东乡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低而不稳,主要靠广种薄收维持一定的生产水平。从民国时期3个年度主要作物面积和产量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建国后,县委、县人民政府采取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扩种绿肥,推广优良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