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24 条 1229 / 1342
18421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灰白色丝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粉状霉斑,后期霉斑变成褐色,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子囊壳)。1989年,第一次发生,发生面积1.23万公顷。2003年、2005年和2008年中度发生,部...
18422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麦蚜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4种。 小麦黄锈病是一种病毒病,一般在三叶期以前得病的小麦病情最重,分蘖少或不分蘖,不拔节,根系生长受阻、腐烂,麦苗渐渐枯死;拔节到孕穗期发病,生长矮化,不易抽穗,籽粒秕瘦,叶片发黄。小麦黄...
18423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1.稻瘟病的种类及病因。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茎瘟等,全县主要是叶瘟和穗茎瘟。水稻稻瘟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稻草谷上越冬,第二年温湿条件适宜时,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水、昆虫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菌丝生长温限8℃~...
18424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发生在结瓜时瓜秧枯萎死亡。采用8~10年轮作的办法进行预防,效果较好。1984年,县农技站开始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灌根,喷雾防治1091.47公顷。选留抗病良种、进行药剂防治和轮作进行综合防治。
18425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病症发生在叶片上,叶柄和种球也能受侵染。及时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防治,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清理田间残株病叶,进行秋季深耕。
18426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蔓、卷须及花梗,幼苗也可染病。采用杀毒矾、克霜灵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18427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疫病是一种真菌病害。20世纪90年代,辣椒疫病在全县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导致辣椒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进入21世纪,通过试验采用高垄覆膜、间作遮阴、药剂预防等措施使危害有所减轻,种植面积有所恢复。
18428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一年发生2~3代。幼虫危害玉米、豆类、甜菜、胡麻、瓜类、蔬菜等多种作物。20世纪60年代初,采用“酸菜水加甜菜糖液酒”“糖液醋酒”诱蛾液,盛于盂内,傍晚置于田间,诱蛾效果很好;70年代初,用黑光灯诱蛾。1972年,全县安装黑光灯15架,19...
18429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早春土壤解冻后,危害小麦等春播作物根茎。秋季危害甜菜、山芋、萝卜和夏种作物。1951年开始,用六六六粉拌种进行防治。小麦适时早灌头水可减轻危害。
18430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主要危害小麦。幼虫在麦壳里吸食麦浆,造成小麦秕粒。1987年,采用50%锌硫磷乳油毒土防治。
18431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复种小糜子被害率为55.61%,最高达97%。1969年,喷撒六六六粉进行防治,每隔5~6天喷撒1次,连续喷撒2~3次,防治效果达90%以上。
18432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危害小麦、大麦、玉米等多种作物。一年发生3代,第二代幼虫危害严重。先危害即将成熟的小麦,麦收前后危害玉米。1984年以后,麦收前施用速灭杀酊等农药,防治效果良好。
18433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主要危害甜菜。采用2.5%敌杀死或40%的速灭杀酊,每亩1542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杀,每隔15~20天喷杀1次,一般喷2~3次。
18434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选择地势高、干燥、利于采光的地块,面积0.5~1亩。搭棚时间:韭菜在2月上旬,黄瓜在2月中下旬。棚内种植韭菜、黄瓜、西红柿、茭瓜、辣椒等品种,比露地栽培提前20~30天上市。1987年,大棚黄瓜亩均产6810公斤,产值1500元。
18435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上册 | 类型: 其他
大棚一般为0.5~1亩。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搭棚生火,元旦、春节韭菜或芹菜上市。1987年,亩均产韭菜2681公斤,产值25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