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
机构用户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6260条
基础文献
7条
析出资源
726条
图表
1254条
人物
6125条
机构
1583条
事件
5183条
地名
248条
专题
667条
作品
451条
实物
16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聊城年鉴2006
聊城地区志
聊城古今五千年
聊城年鉴
聊城百科全书
聊城人物大辞典
聊城年鉴
检索条件
共 16260 条
1031
/
1084
15451
看日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看日子 婚嫁习俗。也称“选日子”。一般分三个步骤,即“要好”、“看好”和“送好”。“要好”即在结婚前由男方托媒人前往女家讨取女方本人的属相、生辰八字,以供男方选日子参考。“看好”即男方根据女方的生辰八字和属相,请人择定结婚吉月吉日,并推出迎...
15452
送嫁妆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送嫁妆 婚嫁习俗。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送嫁妆,过去多在结婚前一天,20世纪90年代起,聊城农村大部分都改在当天的早晨。过去的嫁妆,一般全是女方准备。由于嫁妆的多少好坏,往往还决定着姑娘到婆家后的地位...
15453
迎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迎亲 娶亲之日,迎娶新娘过门是首要一项。过去,有的新郎亲自坐轿或骑马,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这种形式多为富人家所为。平民家迎亲,多采取新郎在家等候的迎亲形式。迎娶新娘,进门时间一般在中午之前。婚礼这天早晨,吹鼓手、轿夫及有关人员多装扮一新,喜...
15454
拜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拜堂 婚嫁习俗。举行婚礼时,新郎新娘一起参拜天地的仪式,也指参拜天地后参拜父母公婆。盛行于聊城城乡。结婚的当天,当女方乘坐的花轿或彩车来到男方的村头时,首先要鸣锣吹号,听到号声,男方要立刻出村迎接。花轿或彩车来到男家大门口时,迎亲人要对着轿...
15455
闹洞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闹洞房 婚嫁习俗。指新婚的晚上,亲友们在新房里跟新婚夫妇说笑逗乐。闹洞房是每个婚礼上少不了的环节。从新娘进门开始,一直闹到新婚夜半。聊城俗有“进门三日无大小”之说,什么人都可以闹房,但闹房的人主要还是晚辈,尤以弟侄辈为甚。他们围住新娘索烟要...
15456
回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回门 婚嫁习俗。指结婚后若干日内,新婚夫妇一起到女家拜见长辈和亲友。婚礼的最后一个项目。回门,一般在婚后的第三天,叫“小三天”,故称为“三天回门”。也有在结婚当天回门的。新娘回门时,由新娘的娘家弟弟或哥哥亲自接送。聊城一带,县城和部分乡镇多...
15457
会亲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会亲家 婚嫁习俗。盛行于聊城城乡。婚后,男女双方父母相聚称会亲家。男方父母要将女方父母请至家中或饭店并设宴招待。这时,男方的亲族大都参加。席间,新郎要在父亲带领下向岳父行四拜礼,女子之父则举杯敬酒。言谈之时,双方父母大都谦虚地说些自己的孩子...
15458
装老衣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装老衣 丧葬习俗。也称“寿衣”。此类衣服全为棉质,普遍要求三新(即新表、新里、新棉花)。男寿衣一般为蓝色,忌穿黑色。据说谁要穿了黑色装老衣,下世就要变成驴。女性寿衣为红棉袄、蓝棉裤,也可全身红。寿衣一般是儿女们根据自己父母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而...
15459
入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入殓 丧葬习俗。死者入棺,统称“大殓”,聊城则称为“人殓”。入殓的时间因地而异,有的在当日,有的在第二天,还有的在第三日。不过三天之内必须入殓。人殓前,死者的儿女按长幼顺序排列成行,为死者净面 (即洗脸)。净面之后,亲属们瞻仰遗容,向遗体告...
15460
成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成服 丧葬习俗。穿戴孝衣、孝帽,即为“成服”,聊城民间则称为“戴孝”或“穿孝”。古代孝服种类很多。据《东昌府志》记载,明朝以来,孝服皆用白布做成,子女都穿白衣白鞋。儿子不但要戴白孝帽,而且还要戴一顶用麻做成的圆圈,腰扎麻绳,手持哀杖即“哭丧...
15461
吊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吊孝 丧葬习俗。也称“吊唁”。到丧家祭奠死者。吊孝的时间为从入殓到出殡,是生者对死者重要的悼念形式之一。吊孝人一进大门,有人先击鼓,意在告知有吊唁之人到来。鼓击三响,为男性吊唁者到,男性陪灵人要哭泣;鼓击两响,为女性吊唁者到,女性陪灵人要哭...
15462
停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停灵 丧葬习俗。死者从被抬上灵床到出殡前的一段时间,多为3天,也有5天、7天或9天的,聊城一带最多的放12天。停灵期间,子女要日夜守灵,以尽孝道。旧时守灵,男不剃头,女不梳发,早烧“鸡鸣纸”,晚焚“夜辰香”,朝夕祭奠,真诚之至,十分辛苦。大...
15463
出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出殡 丧葬习俗。把灵柩运到安葬地。流行于聊城乡村。旧时出殡,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出殡的礼仪由治丧大总管主持。启灵声一响,背棺人将棺材背出灵堂,放在准备好的彩架上,等总管高喊“起驾”,灵柩便离地而起,这时长子就把预先准...
15464
下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下葬 丧葬习俗。把灵柩埋在土墓穴内。旧时聊城多行土葬,各家都有自己的墓地,称为“林地”或“坟地”。墓穴一般南北走向,并有固定尺寸,即长9尺,宽3尺3寸,深4尺。灵柩到达墓地后,由死者长子围坟坑四角倒面条汤。下葬之后,由死者子女每人围坟坑四周...
15465
祭祀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祭祀 丧葬习俗。先人殡后三日,孝子上坟烧纸祭奠,谓之“复三”。每逢一七、三七、五七、百日、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儿女及亲朋好友也要在家或坟茔上供祭祀。特别是五七、百日、一年为重要祭礼日,一般较为隆重。过去聊城各地亡者家属要请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