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02 / 976
1351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分布在境内洮砚、藏巴哇等地,具有体格高大,繁殖率高,生产性能强,产乳率高等优点,为境内“山羊之冠”。
1351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遗传性能稳定,宜于游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管理,早期生长发育快,是县内的主要畜种。
1351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7260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2.14%,主要分布在境内海拔2400一3000米之间洮河沿岸的柳林、木耳、纳浪、洮砚、新堡、阿子滩、申藏、卡车等地区,是境内耕地土壤中的主要土种。
1351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3790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1.5%,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之间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1352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32133亩,占耕地面积的9.8%,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米左右的半高山。
1352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31608亩,占耕地面积的9.64%。
1352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30395亩,占耕地面积的9.27%,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一3000米以上的完冒、阿子滩、申藏、康多、杓哇等地区。
1352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41510亩,占耕地面积的12.6%,主要分布在境内柳林的草岔沟和卓逊等地区。
1352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面积15279亩,占耕地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米左右的高山、半高山阳坡,土壤肥力较好,大部分为一二级土壤。
1352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区域
位于县境四周边缘高寒地区,海拔高达2700一4920米之间,垂直分布明显,境内沟谷纵横交错,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3.8℃,无霜期为80天;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以上;光能不足,适宜于天然牧草生长,农作物很难成熟...
1352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区域
地处县境洮河以南和东北部地区,海拔2500一3500米之间。光能不足,年平均气温1.6〜5C之间;年降雨量为600一650毫米;无霜期57〜103天;不宜农作物生长;自然灾害较多,产量低而不稳。
1352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区域
地处县境洮河两岸,由西向东逐渐展开,海拔在2100一2800米之间,洮河南岸自然植被覆盖良好,气候湿润,洮河北岸干燥,植被相对较差。年平均气温3.5一5℃之间,无霜期为71一120天,年降雨量500一600毫米,积温1600一2600度,为...
1352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区域
地处县境洮河北部丘陵山区,海拔2600一3100米,年平均气温2〜4C,年无霜期72一110天,降水量600一700毫米。整体区域与临潭等县接壤,犬牙交错。区内光照不足,灾害性气候频繁,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足,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
1352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青稞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播种面积大。60年代县农技部门组织力量,对全县青稞品种进行调査和改良,将柏林乡等地种植的当家品种肚里黄引至洮河上游进行提纯复壮,然后在半高山和山川地区大面积推广,成效显著。1970年起,引进青海良种昆...
1353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在当地种植历史长,产量低而不稳。自1956年起,在主要小麦产区引进96号、玉皮麦等良种,逐步代替了当地毛麦、红铿麦、白锂麦等品种。同时改进耕作方式,实行条播、机播,亩产由90斤提高到350斤。1960年,先后引进阿勃、阿夫、甘麦系、蜀万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