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19 条 546 / 668
8176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起来了。
8177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小暑是炎热的开始,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8178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的条件,露水凝结的较多,呈现白露。
8179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渐冷,小雪时开始下雪,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已有积雪。
8180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8181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气候开始寒冷,称之为小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寨。
8182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毡袄”是一种盛行于山丹二三类地区的羊毛制作的衣服。隔潮保暖、风吹不透,雨淋不湿。它有专门的“毡匠”制作,一件毡袄,需要8~9斤纯羊毛。匠人将羊毛摊开,放在竹子做的工具上,按照衣服样式铺好,弹松,然后像擀毛毡一样擀到需要的厚度(约2厘米),...
8183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人穿鞋子,农村布面鞋子最普遍,鞋底都用麻绳纳成,鞋帮一律青色,或条纹或青布料,现在农村富裕了,鞋样颜色有了变化,几乎城里商场买什么鞋子,都能买上穿。布鞋夏有单,冬有棉鞋。棉鞋里有一种鞋子左右不分,叫“鸡窝窝”棉鞋。其实“鸡窝窝”鞋最早从...
8184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几乎家家养羊,所以盛产羊毛。羊毛分“秋毛”和“春毛”,分别是秋天和春天剪的。秋毛“擀毡”(做毛毡之谓),春毛“捻线”。这个线怎么捻是有学问的,用木头小杈拴住线固定好,然后旋转木头杈,随着木头的转动羊毛线就捻好了。人们将羊毛捻成线,手工编...
8185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女性最早的袜子,也叫“裹脚布”,那时妇女从小缠足,俗称“三寸金莲”,以畸形为美。新中国建国后,妇女不缠脚了,但还穿粗土布做的布袜。但山丹羊毛多,比照着布袜,挑织成毛线袜。织毛线袜的却多是牧羊人或中老年男人,在牧羊时带着竹子或铁丝,还有动...
8186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气候温差大,在穿衣上有“早穿皮袄晚穿纱”的俗语。旧时一般人家就两套衣服,夏天一身单衣,冬天一套棉衣。单衣里蓄一层羊毛就成了棉衣。样式男人为对襟袄,妇女是大襟袄。中年绅士在清代、民国时期外穿长衫,后来逐渐由长变短。后来把...
8187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军马场是汉代“皇家牧马苑”,曾繁殖过汉武帝从中亚大宛得来的“汗血宝马”。牧马人穿着最有特色也最能抵御祁连山温差寒冷的“老羊皮袄”放牧,白天穿夜里盖,既挡风又保暖,适合当地气候。老羊皮袄用绵羊或山羊皮缝制,大襟(斜领)掩于右腋下,羊皮光面...
8188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传说西汉霍去病征战河西时建立了“山丹军马场”,后来曾繁育过汉武帝从中亚大宛(读音yuan,今乌兹别克一带)得来的“汗血宝马”。军马场是祁连山下东亚最大的马场,海拔高,早晚温差大,夏天夜里也很冷,冬天夜里零下几十度。牧羊人为了度过这寒冷的夜晚...
8189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山丹人穿鞋子,无论老、中、青,也无论春夏秋冬,穿得最普遍、也最普通的是布鞋,有圆口布鞋或方口布鞋,还有棉窝窝。现如今商品丰富起来,除了老年人和一部分中年人还穿自家做的布鞋,年轻人和一部分中年人都穿出售的布鞋、皮鞋、运动鞋等等,花样品种多。山...
8190
知识出处: 山丹民俗 | 类型: 民俗
大襟袄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流行于山丹民间,当时,山丹农村一般男人穿蓝色或黑色的大襟袄,中年妇女穿青色或灰色,年轻一点的穿带花的土布大襟衫,样式斜领,衬里,大襟掩于左腋,缀纽扣。纽扣样式特别也叫纽襻子,用布条编成细绳绾结而成,分盘纽和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