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49 条 661 / 670
990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磕头虫害虫。体黑褐色,胸、腹节间能弹动发声。仰卧时,可反弹跳起,如压定腹部,头胸便连续弹磕作响,故称磕头虫。幼虫叫金针虫,黄褐色,细长坚硬,有光泽,生活于土中,食作物根或地下茎。
990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斑蝥害虫。触角呈鞭状,腿细长,鞘翅有黄黑色斑纹,成虫危害薯类、花生、大豆、棉花、茄子等作物。有毒。入药。
990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蜉蝣蜉蝣目,成虫黑褐色,有翅2对,半透明,常于日暮时群飞。
990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椿象俗称臭斑斑,害虫。种类繁多,体扁平,色多样,分泌物恶臭,嘴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茎、叶、果之汁。
990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百足虫俗称节节虫。赤黑色,分大、小两种。大者长3厘米.小者1.5厘米,体圆柱形,21节,足31对,有臭味,生活于潮湿阴暗的草丛枯叶中。
990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蜈蚣大蜈蚣科。体扁长,有大、小两种。大者长5厘米~7厘米,棕褐色,分21节,每节有足1对。小者长3厘米,黄褐色15节。有毒腺,栖息腐木石隙中,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入药。
990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蚰蜒俗称钱串子、狗扎扎。黄褐色,全身有15节,各节有细长足1对。栖息在土隙砖缝内,昼伏夜出,捕食小虫,常爬行于室内墙角。
990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蝎子钳蝎科,有黄褐色与棕褐色两种。有螫1对,足4对,体长,尾刺内具毒腺。栖于干燥的土隙、砖缝、树皮下,捕食蜘蛛、昆虫。入药,名全虫。
990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蜘蛛有毒,种类繁多,多生活在屋檐、墙角和草木之间。体圆形或椭圆形,分头胸、腹两部分。有足4对。肛门尖端分泌出粘液凝丝结网,捕食昆虫。
991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螨鳞科,体小,不超过1毫米~2毫米。种类极多,有红蜘蛛、粉螨、疥螨等,危害农作物、树木及人体,分布极广。
991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蜗牛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大蜗牛科。壳呈低圆柱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触角 2对,后1对顶端有眼。分水、旱两种,旱蜗牛栖息于潮湿早地或植物之上,水蜗牛寄居于浅水石壁上。
991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水蛭又名蛭,环节动物门,蛭纲,俗称蚂蝗,有毒。体扁长,黑绿色,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害虫。生活于池沼或水田之中,吸食人、畜血液。
991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蚯蚓毛足纲,寡毛目,益虫。通称曲蟾,穴居生活。体管状,柔软色红,环节上有刚毛。体能疏土,粪能肥田,肉为优质鸡饲料。药名地龙,项白者佳。
991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大鸨又称地鵏。形似雁。体长1米。背部具黑色和黄褐色斑纹,颈部淡灰色。在县内属过路杂食性鸟。量极少。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1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金雕体大约1米,暗褐色,头顶羽色金褐。居留鸟。栖山区,巢于悬岩大树,性猛力强,捕食鸠雉、野兔等。量少。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