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23 条 1208 / 1335
18106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演出当天,演员着装迎请村庙诸菩萨,供于万年台前。开演先闹场,观众云集。婺剧头出“打八仙”,接演三出一本,演毕,鞭炮齐鸣,主家给演员送香烟、红包。
18107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剧中含冤行乞者,台下观众向台上掷糖果钱物,以示声援和怜悯。恶棍欺人则扔果壳。正月多选演彩戏,演员动作不到位,要罚戏加演。
18108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也称扫台戏,必有花脸老包或红脸“关公”刀挑鞭炮鸣放,以扫台驱邪。
18109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中有开弓射箭,父母急招孩童双眼不让看,以避“犯将军箭”。剧中反面人物倘为村人祖宗或剧情碍祖宗体面者,禁演。遇丧,出丧后才许戏班离村。
18110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工业产品
“小灵通”为俗称,其正式名称为“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PersonalHandyphoneSystem),是固定网络的补充和延伸,也称为无线市话。随:着移动电话的强势冲击,电信固定电话用户初现退势,而国家规定中国电信无移动电话经营权。为...
18111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此为主要形式,俗称“扛婆娘”“讨亲”。女嫁男方后,女不改姓,对男方父母亲戚,从夫称呼,所生子女从夫姓。
18112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亦称“当儿婿”“喊子”“认崽”。旧时此俗较普遍,凡条件适合双方自愿,即可成婚。
18113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亦称“种两头田”。多因男女双方为独生子女,或一方的弟妹尚未成年,而父母体弱多病,家中缺劳力,经双方同意,婚后彼此暂不落户,共同承担双方的生产劳动。
18114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畲家普遍贫困,生了儿子后,唯恐长大后娶不起亲,就先行领养女婴。待女婴养育长大后,即和已成人的儿子结婚。要是女婴成人后不愿和养育她的“家子”成婚,亦不勉强,可作女儿另行嫁出,亦可“喊子”成亲,和汉族的“童养媳”不同。
18115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已婚男女,因感情不和,多次调解劝和无效即可离婚。旧时离婚时,请族中的老人和长辈吃餐便饭,以作佐证,并对孩子归属、财物分辩等作好议定处理,然后由他人代笔写“离婚书”。“离婚书”按“脚踏手印”,脚是左脚,手为右手,皆要全脚全手的印,意为离婚后,...
18116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畲族有较多的“福日”,较普遍的有:农历二月初一“土地爷福”(亦称“土地节福日”,有些畲乡定为二月初二);五月初四的“保苗福”(亦称“五谷神生日福”,时间为五月廿五);腊月二十(或二十四)的“完满福”;腊月三十则为“年满福”(亦称“余满福”)...
18117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畲族除了建有姓氏宗房的祠堂外,尚有特殊的“祠堂”,称为“一堂祖”,这是一个宗房支系的“祖祠”,而这祖祠无宇无祠,仅是竹蔑编制的两只箱笼,此即“一堂祖”,亦称 “游祖祠”或“行祖担”,简称“祖担” 。 畲族各姓氏宗房支系视“祖担”为家族珍宝,...
18118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畲民对祖先极为崇敬,尤其是对高辛王(帝喾)和始祖龙麒更为膜拜,也表现在《高皇歌》和''传师学师”仪式。畲族各姓氏各宗房都有祖担、祖图和祖杖,沿袭世系的“传家宝”。正月初八(上八日)要按宗房集体祭祖,而逢节令及“福日”祭祀神明的同时,亦祭祖。
18119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畲民崇拜太阳神,在“传师学师”仪式中,或日常生活禁忌中,都有表现。 “传师学师”仪式中,必有一男一女分别担当“东皇公”和“西皇母”。“东皇公”与“西皇母”皆为“太阳神”。
18120
知识出处: 丽水市莲都区志 | 类型: 民俗
泥间,由于长期迁徙,居住都极简陋。往昔,畲族搭寮居住,把寮称为“拉山哈拉”即畲寮。畲寮分“简易”和“正规”两种,简易的“拉"即小山棚,通常以数根竹木作支柱,架上横木或毛竹作梁,用小竹杆或细树干扎成框架,上面盖上茅草或稻草编打成的“草帘”,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