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09 条 566 / 668
8476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文学
《畏途赋》是张说描述青泥路的艰险与僻远难行所作的一首赋。
8477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文学
《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
8478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文学
《木皮岭》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诗。
8479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文学
《青泥岭》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的一首诗。
8480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艺术
玉垒花灯戏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四川迁居文县玉垒关的袁氏家族,将流传于四川的花灯戏带至文县与当地的民歌小调结合演唱而形成。其传播通道阴平道是由四川进入文县的“咽喉”通道。 玉垒花灯戏入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花灯戏是一种社火小戏,因...
8481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艺术
阶州唱书因武都古称阶州而得名,明朝末年由四川流传的“唱故事”演变而成,主要流行于武都、文县、康县等地。四川又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四川清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汪说唱、折嘎说唱、相书等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颇...
8482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艺术
碧口评书是流传于文县碧口镇的一种以四川方言为特点的说唱艺术,是传入陇南的传统曲艺“四川评书”。四川评书以四川方言评讲,明代以后流行于四川各地,已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入文县碧口一带也是经阴平道。 碧口评书入选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8483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其他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蔡伦以前的中国,书籍材质经历了从龟甲、兽骨到竹简、木牍的革新,但此类书籍极其笨重,尤其官方文书往来更是苦于竹简木牍之繁,虽然当时也有少数专用典籍书写在丝绸之上,但其造价过于昂贵,难以代替书简。东汉湖南耒阳人...
8484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文学
《南沮水道中》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诗。
8485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遗址
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史家窝村处于渭河南岸,西距天水四十五公里,东距宝鸡一百二十五公里。宝兰二线、310国道都从村前经过。村西的栈道遗迹因修310国道已被炸毁。村东现存古栈道遗迹呈东西走向,距渭河河床约一百米,正好在宝兰二线史家窝隧道西口正上方...
8486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遗址
在史家窝对岸的北峪嘴现存有名曰“挂牌处”的栈道遗迹,呈东西走向,断续长约五百米。其中西边四百余米为木栈道、石碥路、土筑路和石凿路的结合路段。最东边几十米是保存最完好的石栈道,此栈道至今仍然使用(见图2)。
8487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遗址
天水市麦积区三岔镇阎西村西距天水五十五公里,东离宝鸡一百一十五公里,村东崖壁上修有古栈道。距离现路面3~4米,长约十余米,有近十个斜上圆栈孔,孔内插1.5~2米长的柏木棒,上铺木棒和土石,至今可用(见图3)。
8488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遗址
小川村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以东五公里(按照310国道里程计算东距宝鸡103公里),与关桃园村相邻。小川村麻家湾口栈道共有水平方孔十二孔(见图4),顺渭河北岸崖壁由西北向东南分布。
8489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遗址
关桃园村属拓石镇管辖。关桃园崖道栈道在小川村麻家湾口东五百米处。共有六个人工开凿的栈孔,其中两个为凿于倾斜45。石崖上的圆孔,4个为水平方孔(见图5)。该遗迹受自然力量破坏严重。
8490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 类型: 遗址
从关桃园沿渭河南岸向东六公里处(距宝鸡92公里)设有310国道金龙山收费站,此地原名白清。南距收费站二十米的崖壁上,有两个水平方形栈孔遗迹(见图6)。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