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49 条 662 / 670
991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苍鹰体长约50厘米。头部黑色,上体苍灰色。下体灰白,布暗灰色横斑和近黑色羽干纹。居留鸟。栖山林,捕食鼠类、野兔。量极少。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1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鸳鸯,雄鸟体长40余厘米,雌鸟稍小。羽毛绚丽,最内两枚三级飞羽扩成扁形而竖立。 春季经本县飞往北方繁殖,秋季经此地到南方越冬,每年4至5月和9至10月,子午岭林区水库、塘坝中常可见到。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1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雕鸮俗称猫头鹰,体长约0.7米。喙黑色,耳羽显著。背部羽毛暗褐,带黄色斑纹。 喉部白色,下体淡褐到微黄而散缀横斑。居留鸟。夜间活动,主食鼠、兔,兼食蛙、鸟或爬行动物。量少。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1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红角鸮俗称夜猫子、信猴。体长20厘米。上体大多灰褐色,布黑褐色细纹。耳羽延长突出。夏候鸟。栖息山地,营巢树洞中。昼伏夜出,主食昆虫。啼声响亮。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2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乾隆二十八年(1763)、民国14年(1925)《正宁县志》均载县境有虎。1957年前,县民在子午岭老林区中段的老虎沟见到老虎。1958年后,虎踪绝迹。
9921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金钱豹俗称豹子。体褐黄色,密布圆形或椭圆形黑褐色斑点或斑环,状似古钱,故名 “金钱豹”。腹面白色,杂有黑色斑点。喜隐伏大树。主食中、小型草食兽类。分布子午岭林区,原多见,现近绝灭。1983年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9922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小灵猫亦称花面狸、白额灵猫。大如家猫,四肢较短,体背灰棕色。从鼻端至头顶及眼眶上下各有一条白纹,栖息山林,善攀援,多在夜间活动。食小鸟、昆虫、树木果实及谷物。分布于子午岭林区。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23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水獭半水栖兽类,体长70厘米~75厘米,尾扁平,长50厘米。头扁、耳小、脚短、趾间有蹼。毛短而软密,有光泽。栖息水边,善游泳。常在夜间活动,食鱼、蛙、蟹和水禽。分布于子午岭山间溪流河滩处。1983年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9924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狼形似犬。体瘦,尾垂,吻尖,口阔,眼斜,耳竖立。毛色随产地而异,通常上部黄灰色,略混黑色,下部带白色。栖息山地和林区。性凶顽,袭击各种野生中、小动物及家畜家禽,有时也伤人。1960年代前较多,1970年代后明显减少,是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
9925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赤狐又叫狐狸、草狐,俗称狐子。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45厘米。毛色变化大,一般呈赤褐色或黄褐色。栖息森林、山区。居树洞或土穴中,晚出觅食,天明始归。杂食小型鸟兽、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及野果。量少。
9926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青鼬亦称密狗。体长40厘米~70厘米,尾长35厘米~45厘米,四肢短。食鼠类、小鸟。量少。
9927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黄鼬习称黄鼠狼。体长约30厘米,尾长约15厘米~20厘米。四肢短。栖息山林。 夜间活动,食小鸟、昆虫,也袭击家禽。
9928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狗獾俗称獾。体长约50厘米,尾长约10厘米。常筑洞于土丘或大树下,主要在夜间活动。食昆虫、鸟、蛙、蜥蜴及植物果实。
9929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沙獾俗称猪獾。体长65厘米~70厘米。常穴居岩洞或地下,杂食。
9930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动物
野猪体长约1.2米,高约60厘米。全身生刚毛。犬齿较发达。性凶暴。常夜出掘食草木果实及农作物。分布子午岭林区。1950年代前较多,后渐减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