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65 条 1243 / 1345
18631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汉代。温宿县博孜墩古墓群第 41号墓出土。泥质灰陶。高 5.2、口径 13 . 5、底径 8.5厘米。直口,束颈,鼓腹,圜底。
18632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唐代。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出土。夹砂粗灰褐陶。高8、口径20、底径9厘米。敞口,假圈足。器内壁呈黑色,器外壁由上而下,上沿装饰藤草纹,主体纹饰为有翼马首龙身图案,器底为卷草纹。器内壁浅浮雕一人背影,双手高举过头顶,身着通身长袍,脚蹬尖足靴。
18633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唐代。 1989年新和县克孜勒协尔古城出土。泥质黄陶。高 20.8、厚1.3厘米。管形子母口,是古城的地下排水设施构件。
18634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唐代。新和县羊达克库都克烽燧出土。泥质红陶。高7.5、宽3.9厘米。陶猴全身阴刻毛发,面部刻画细腻,表情丰富。母猴呈蹲跪姿,神态安详,两眼平视前方,颈部带项饰,怀抱一小猴呈哺乳状。整个陶塑造型生动有趣,突显一种母子亲情。
18635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唐代。1976年温宿县拱拜孜乡出土。夹砂红陶。泥条盘筑法手制。高135、口径45、腹围420、底径45、壁厚2.3厘米。是目前新疆境内发现的唐代陶缸中腹围最大的一件。
18636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唐代。库车县古遗址出土。夹砂黄褐陶。高29.6、口径13.5、壁厚1厘米。喇叭口,方唇,束颈,溜肩,斜腹小平底,颈肩耳,肩部墨书 “王”字,是一件典型的中原风格的陶罐。
18637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民国时期。阿克苏市征集。低温釉陶器。高5、口径35、壁厚1.25厘米。整体以明黄色为主,正中饰绿色七瓣梅花,周围饰一圈绿色圆圈,内沿一周饰连续三角纹,外沿饰白色浪花纹。图案虽然简单质朴,但黄、白、绿三种色彩对比鲜明,极具装饰效果。
18638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春秋至战国时期。1992年温宿县遗址采集。青铜质。高50、口径33.2、底径15.5、厚0.5厘米。侈口,弧腹,高圈足呈喇叭形,环形立耳,上有乳钉纹,腹部有一圈弦纹。
18639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青铜时代。 1990年拜城县克孜尔水库墓地出土。青铜质。长19.5、宽1.6厘米。长条形,一头收尖,弧背直柄环首。
18640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青铜时代。 1999年拜城县多岗墓地出土。青铜质。呈车轮状,正中穿一孔,孔周围有 4条辅柱。直径 3.2、厚1厘米。
18641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汉代。1985年温宿县博孜墩古墓群出土。青铜质。直径5.8厘米。圆形,反转形虎纹,镂空铸造。以动物图案作装饰一直是草原游牧民族的最爱。
18642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汉代。1996年新和县羊达克协尔古城出土。青铜质。高3、底座边长3厘米。纽为卧驼,印座呈正方形,印文阴刻篆书“常宜之印”4字。在汉代的用印制度中,驼纽多用于中央政府赐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印章。
18643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南北朝至唐代。阿克苏市征集。青铜金。高7.7、宽1.7厘米。该佛像宽肩瘦身,头部带冠,脸庞瘦削,目光平视,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有南北朝以来“秀骨清像”的特征,既厚重又不失优美,气质高雅。佛像上身似着通肩袈裟,衣纹简洁,有薄衣透体之感...
18644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近现代。阿克苏市征集。红铜质。高13.6、腹径12.5厘米。带盖,盖上有一桥形纽,木底座,盒身刻有精美花纹,用于装小件饰品。
18645
知识出处: 阿克苏博物馆 | 类型: 器物
民国时期。阿克苏市征集。铜质,外镀银。高33、底径12.3厘米。敞口细颈,喇叭口底座,单耳有盖带流。器身满刻纹饰。是烧水壶中少见的极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