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114 / 3354
46696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75年,县制药厂开始生产并进行试用,1986年,停止生产九二〇。
46697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78年开始使用,大面积水稻喷施磷酸二氢钾,一般产量可提高一成以上。
46698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82年引进三十烷醇,是年施用6万亩,增产效益较好,一般增6~10%,此后仍坚持施用。
46699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又名稻热病,俗称黄毛瘴,危害浦城水稻最重。民国期间,主要病区分布在富岭的山路、瑞安、大庄,万安的沿村,忠信乡的毛洋、坑尾、寨门,山下的青山、王柏,临江的锦城、寨下,石陂的象口,濠村的仑下,九牧的渭潭、蒋坑等村。1971年和1982年,稻瘟病...
4670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又名烂脚病。1960年前高秆稀植发病较轻,不致影响稻谷产量,以后矮秆品种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田间郁闭、潮湿造成利于纹枯病发生的环境,纹枯病渐趋严重。到1970年后,上升为稻田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期多在6月初至7月上、中旬。全县常年...
4670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原为植物检疫对象,县内局部地区发生。1974年植物普查白叶枯病主要分布富岭的洋墩、瑞安、大庄、浮流、岩下、莲塘坂、富岭,忠信的湖山、忠信,永兴的珠山、下墩、红星,城关的跃进、民主计8个公社19个村,发生面积877亩。洪涝年份发病重,一般每亩...
4670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通常指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俗称蛀心虫。1954年前单季稻以一化螟、大螟为主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5~8万亩,偏重年份为1964、1969、1978年,发生面积10万余亩,螟害率2~3%,严重的达7.8%。随着双季稻面积增加,稻田种植期延长为...
4670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1966年前较少发生。1967年后逐年增多。1970年后上升为水稻主要虫害之一。溪下良种场、管厝乡的岩步、忠信公社的忠信、仙阳公社的三元、富岭公社的瑞安、古楼公社的中坛等地为常年易发区,全县常年发生面积约8万亩左右,受害田亩减产10公斤左右...
46704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蚰虫,1960年前较少发生,未造成大的危害。1971年后,大面积种植矮秆水稻,密植程度高,施肥量大,田间小气候有利稻飞虱发生,因此上升为稻田主要害虫之一。全县常年发生面积约4万亩左右。1981年,莲塘公社山桥大队发生500余亩,减产30...
46705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属迁飞性害虫。1959年前,全县常年发生3万余亩。最严重是1952、1957年两年,受害面积均达10余万亩。1960年后,由于品种更换,这种迁飞性害虫入境蔓延逐年减少,未再造成危害。
46706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载:“道光十三年秋,蝗虫食禾稻,遍及树叶。”一般在水稻抽穗后咬断枝杆或造成白穗、断穗,乳熟期吃谷粒,受害田减产2~5%,一般年份均有发生。1960年后,由于兴修水利,精耕细作,铲除田边杂草,基本控制稻蝗的危害。
46707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又称猪屎虫,近山边路旁稻田受害较重,常年受害面积1万余亩。
46708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1959年前发病较轻,1960年后引进矮粒多等小麦新品种不抗病,逐渐成为麦粒主要病害,流行年严重的减产50%。1970年后引进908品种,因偏早成熟能避病。同时推广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在始花和盛花期防治,防效70%左右。
46709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乌烟麦,有散黑穗和腥黑穗两种,均为主要病害。散黑穗病已有100多年历史,腥黑穗病约50余年,年受害面积约8~15%,经采用石灰水浸种和温汤浸种,发动群众拔除病麦,病穗率逐年下降。
4671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黄胆病。浦城主要是杆锈,1959年前发病较普遍,受害田亩减产15~20公斤。1960年后引进抗锈病麦种,危害逐年减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