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113 / 3354
4668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浦城油菜多用育苗移栽,少数采用直播。民国期间霜降播种育苗,直播油菜在立冬前播完。1958年推行稻—稻—油耕作制,油菜提早在寒露播种,油菜移栽后,遇冬暖旱易早苔、受冻、感染病虫。1972年油菜田限于稻—油两熟制,播种期推迟在霜降。1986年冬...
4668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解放初,沿用旧的栽培方法:窄畦、宽沟、稀植,土地利用率仅60%。1958年,推广宽畦、高畦、三角密植,畦宽1.3~1.5米,高27厘米,每畦5行,行距23~27厘米,穴距20厘米,每穴呈三角形栽三株苗。移栽后沟灌1~2次,发新叶时浅中耕,薄...
4668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解放前,县内普遍为开垦荒山,以林地套种春玉米,林木采伐后,冬前劈草,次年春夏炼山,立夏至芒种边开穴边播种,每穴4~5粒,株距40~50厘米。3~4叶期间苗,5~6叶期间中耕除草定苗,每穴留苗1~2株,拔节期第二次中耕培土,均不施肥。连种两年...
46684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民国27年(1938),县农场苗圃试种紫云英(又名红花草)。1954年,县国营水南农场引进紫云英试种成功。1955年,从江西、安徽等省调入紫云英种子6.34吨,种植3250亩。1957年建立紫云英留种田185亩,收种2.1吨。至1964年发...
46685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原为稻田自然生长。1964年开始稻田放养红萍试验,随后进行一定推广,由于春季雨多,洪水暴涨,红萍压坏稻苗。1970年后人工养红萍逐渐减少。1980年引进温州细绿萍新品种,调进细绿萍65吨,放养面积7万亩。这一品种抗寒力强、繁殖快、产量高。能...
46686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64年,引进黄花苜蓿、箭舌豌豆、银合欢、猪屎豆、肥田油菜、肥田萝卜、金光菊、田菁、苕子等,水产绿肥有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等。除黄花苜蓿因花工大,易感染炭疽病,被淘汰外,余皆有种植,但面积不多。
46687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53年开始施用,至1960年,年均施用333吨。1961~1970年,年均施用2098吨。1971年后使用量减少,被尿素和碳酸氢铵所代替。
46688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54年开始试用,年均施用26吨。1962年后,施用量增加,年均1194吨。1971年后,年施用5491吨,1981年后,增加到年均施用11774吨。
46689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62年开始使用。使用量多的是紫云英根瘤菌剂,1972年使用29.8吨。
4669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63年开始试用,年均用量2122吨。1981~1988年,年均6116吨,每亩用量达7.5公斤左右。
4669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68年发动农民自产自用,1972年因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而停产。
4669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71年开始大量使用,年均8868吨。1981~1988年,年均17764吨。
4669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71年开始施用,少的年份仅23吨,多的年份达3490吨。此外,骨粉于1958年开始施用,重磷酸钙于1983年开始施用,但数量不多。
46694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73年开始使用,用量较少,最多年份942吨,最少年份103吨。1981年停止施用,8年共用970吨。
46695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73年开始使用钾素肥料,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两种。以氯化钾为主,1973~1978年,年均施用95吨。1979年提倡使用钾肥,尤其是通过土壤普查成果得知全县有53.1%稻田土壤缺钾后,钾肥使用量激增。1979~1988年,年均施用156...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