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228 / 1334
1840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二月法会,藏语叫“尼贝措却”,是聚供养的意思。法会从二月四日至八日,历时五天,由拉卜楞寺各学院联合举办,其主要活动有:二月初五,又称“良辰会”,以纪念拉卜楞寺创始人第一世嘉木样大师圆寂之日。除各学院选派高僧到大经堂诵经外,各经堂、佛殿、囊欠...
1840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时轮金刚法会 定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讲授时轮金刚本源之日,由时轮学院主办。从三月初六日开始着手作彩土供坛,即时轮金刚曼荼罗(梵语。汉义为时轮金刚宝城)。到规定时间,选派学院高僧十余人,身着法衣,手执法铃,冠以五莲帽...
1840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娘乃节 娘乃节也叫“四月会”,在农历四月十四日、十五日,为期两天,是为纪念释迦牟尼的诞辰和涅槃的日子。在此期间,信教群众禁食、禁语,僧俗皆有,男女不限,表示致哀。此时期群众多着新装前往寺院顶礼膜拜,转经轮、念六字真言、做佛事。
1840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七月法会也称作七月“说法会”,藏语称“柔扎”。它始于第二世嘉木样大师时期,后由第三世贡唐•贡去乎丹贝卓美倡行至今。是为纪念护法神和法王。会期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十五日止,共十七天。法会的正式日期在七月初八。该会仅次于正月的毛兰姆大法会,...
1841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羌活:蚕羌全县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海拔2500米至3500米之间,高山小灌林、黑土、阴湿、草丛中,耐寒。面积2500亩,年储量(干货)10万公斤,年收购量4000公斤。
18411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条羌: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至3000米之间,小杂木林,半阴坡地,全县均有分布,面积3000亩,年储量(干货)15万公斤,年收购6000公斤。
18412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秦艽:萝卜艽(也称独根艽)主要分布在科才、阿木去乎、桑科乡等地,其它乡也有少量分布,生长在海拔2900米至3500米之间,潮湿、向阳、草原、草场中,面积3000亩,年储量35万公斤,年收购量5万公斤。
18413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黄:县内的野生大黄主要是唐古特大黄。分布在科才、桑科等乡,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3700米之间,于松树林、阴湿、腐质黑土、草丛中。多年来只是采挖,没有保护措施,大部分地区采挖绝迹,只有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生长,面积800亩,年收购量只有6...
18414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赤芍:分布于大夏河沿岸,扎油、勒秀等乡。主要在海拔2100米至3500米之间,阳坡及二阴山坡、林边、灌木丛中。面积4000亩,年收购量5万公斤。
18415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红芪:主要分布在曲奥、麻当、勒秀等乡,生长在海拔2000米至2700米之间,阳坡山地的小灌木,草丛中,面积2000亩,年收购量3000公斤。
18416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贝母:主要分布科才、卡加道、桑科等乡,其它乡也有少量分布,生长在海拔2900米至3500米之间的二阴地,草丛中。面积2000亩,年收购量100公斤。
18417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党参:野生党参,主要分布于曲奥、麻当、勒秀等乡,生长在海拔2500米至3000米之间,黑土、阴湿地、小灌林、杂草丛中。面积约3000亩,年收购量8000公斤。
18418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麝香:是香獐子(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主要产于科才、扎油等乡,獐子生活在密林山峰中,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多年来,由于没有得力的保护措施,乱捕乱猎严重的破坏了资源,濒临绝迹。
18419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丹参:主要分布于大夏河沿岸,勒秀等乡,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草滩,路旁或阴山坡地,以及草丛中。面积4000亩,年收购量2万公斤。
18420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甘松:主要在科才、牙利吉等乡,分布在3600米以下的草原中,面积2000亩,年收购量2000公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