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30023 条 1942 / 2002
29116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为混凝土质结构,平流沉淀,地下埋设,分为南北两部分。沉淀池原来的容积为11988.4立方米,由于截去1970立方米做反应池,所以沉淀池的容积净剩10018立方米。沉淀池排泥方式为人工手动进行。
29117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为普通石英砂大阻力快速滤池。1970年将一号滤池由大阻力改为斗形球式小阻力系统。滤池修建时采用空气——水混合式反冲洗,1970年改为单一式水冲洗,同时在原空气反冲洗位置修建4个32平方米的小阻力系统滤池。所以,三净化系统共有14个滤池。原来...
29118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共10组20个,每个滤池面积为16.81平方米。滤池底部采用塑料滤头,固定在1米×0.5米×0.1米规格的混凝土板上,板上设有直径10毫米的滤孔40个,滤孔间距100毫米。由于滤头易积泥渣,过滤水量逐年降低,从1979年至1983年逐步将滤...
29119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共2个,每个面积为466.3平方米;容积为2331.5立方米。脉冲沉淀池采用钟罩式脉冲发生器,由钟罩式脉冲发生器、配水渠、配水管、污泥浓缩器、清水集水槽等组成,这个沉淀池设计能力为5万立方米/日,为保证水的浊度不超过20度,日产水量为4万立...
29120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混合室的混合、反应均在同一构筑物中,共有12个混合反应槽,每个混合反应槽容积为63.48立方米。原设计为管道式混合,由于运行效果不好,经两次改造后,采用机械混合方式,搅拌机为“摆、织针轮减速机”。原设计的反应室为每条列6格,分为3种规格:一...
29121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建筑面积为237.84平方米。其中,药库43.05平方米,值班室23.4平方米,投药室169.2平方米。投药间内设6个溶药槽,有4个溶药槽容积各为3.6立方米,2个溶药槽容积为7.2立方米,6个溶药槽总容积为28.8立方米。混凝剂为固体硫酸...
29122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原为聚丙乙烯斜管沉淀池,后改为玻璃钢环氧树脂制品斜管,总容积为702立方米。沉淀池分为2个,每个容积351立方米。沉淀池包括集水槽、斜管区、清水区、积泥槽、排泥系统等部分。排泥系统原为直径200毫米快开闸门斗式虹吸排泥,共有8组16个,每2...
29123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为虹吸滤池,容积为62.5立方米,单池滤过面积12平方米,共有6组12个滤池,为普通石英砂小阻力系统。滤池底部为混凝土质滤板,铺设20~30毫米两层尼龙纱网。
29124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二道河子区主干管,总长14300米,日供水量7.3万立方米,其口径900毫米的管道长2900米,口径700毫米管道长4900米,口径600毫米管道长6500米,在高峰用水时50%的管道内水流速达1.5—2.1米/秒,由于管线长,转输流量大,...
29125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南关区主干管,总长8355米,日供水量4.3万立方米。其中口径800毫米的管道长3900米,口径700毫米的管道长600米,口径600毫米的管道长2100米。这条干线口径600毫米以上的管道在最大负荷下,水头损失只有17米,能量潜力很大。但...
29126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城市供水志 | 类型: 建筑
客车厂主干管,总长10400米,日供水量3.4万立方米。其中,口径600毫米管道长7400米,口径400毫米管道长1500米,口径300毫米管道长1500米。这条干线原为客车厂生产与生活用水专用线,由市区东南角南岭水厂经市中心人民广场至市区...
29127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松花江上》(1947年,编导金山,摄影杨霁明,主演张瑞芳、王人路、周凋等):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
29128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小白龙》(1948年,编剧高梁,导演朱文顺,摄影冯四知,主演张静、李显廷):内容是反映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活动的。
29129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于敏编剧,王滨导演的《桥》(1949年),是一部工业题材影片,该片通过东北某铁路工厂,克服重重困难,按期制造出修桥所需要的桥座和全部铆钉的动人事迹,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创造精神,塑造了梁日升和老侯头两个新中国工人的典型形象和以厂长为代表的革命干...
29130
知识出处: 长春市志 | 类型: 艺术
颜一烟编剧,凌子风、翟强导演的《中华女儿》(1950年),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八位女战士,为牵制敌人,掩护主力,在敌人密集炮火追击下,退至江边,英勇不屈,最后投江,为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以胡秀芝、冷云为代表的抗联女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