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10 / 976
1363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梅、兰、菊、竹。梅,取其坚韧不拔、敢与寒冬鏖战,与世无争,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人称卧雪高士、兰,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独放清香,不求名利,不谋豪华富贵。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芳”。菊,能傲霜雪,正当万花凋谢之时,它才吐艳争芳,显...
1363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松、竹、梅。松四季长青,不畏严寒;竹亦然;梅放花于冬末迎春,正是隆冬严寒之时,三位堪称患难之交。岁寒三友也是洮砚中大多数砚工喜爱的图案。
1363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松为长青树,菊可傲霜雪,象征延年益寿,永葆青春。
1363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利用冻精人工授配母牛的先进技术改良犏雌牛和黄雌牛,于1980年开始在大峪牧场进行试点,1984年试验成功。试点成功后推广到申藏、阿子滩、洮砚等地。至1985年底在全县10多个乡设立了黄改点,年授配母牛100头左右,黄改初期效果好,使境内适龄...
1364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7年开始在县境申藏乡石山大族一带进行试点技术的推广,以当时引进的新疆细毛羊与当地藏羊进行交配改良。到80年代初已扩展到阿子滩、扎古录、藏巴哇等9个乡(镇)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的努力,逐年培育岀了一大批杂交绵羊。杂交绵羊适应性强,生长...
1364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引进中卫山羊与当地土种山羊进行杂交,土种山羊个体小,产毛少,羔羊的成活率低。杂种羔羊的适应性强,成活率高,个体大,其毛、肉产量均高于土种山羊。山羊改良工作的推广在藏巴哇、洮砚和扎古录等乡取得了显著成绩。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到1990年底,改良...
1364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当地原来普遍饲养的土种猪生长发育慢,成熟晚,出肉率低,群众的家庭饲养主要靠其自发地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当地土种猪中除传统的蕨麻猪种仍为保留猪种外,其余猪种已逐步淘汰。现大量饲养的优良品种因品类繁杂,血缘不清,很难细分,但大体上向瘦肉型发展。自...
1364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从70年代初,此地陆续引进来航鸡、洛克鸡等品种,并由科技人员协助指导,在申藏、柳林、阿子滩等地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现在这些地区的鸡种已不同程度地优化。1982年县办鸡场引进二八八和来航蛋用鸡,进行纯种繁育推广,到1986年给全县提供了2...
1364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从60年代开始引进黑白花、三河牛,1982年又引进西门答尔牛、黑白花、安格斯牛、秦川牛等品种的冻精,在全县设7~11个人工授精点进行大面积改良,曾取得良好效果。
1364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从50年代就开始引进种公羊,首先投放到申藏乡大族村进行改良。30年来先后引进甘肃高山细毛羊、陕北绒山羊、宁夏中卫山羊、沙能羊、甘加羊、边区来斯特羊、茨盖羊等品种,在全县进行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使境内羊种沿茨盖羊、新疆羊、藏羊方向发展。
1364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70年代从苏联引进一批大挽马和中挽马进行繁育改良,但由于引进马和当地马体格差距很大,自然繁育改良效果不佳。1978年引进一部分河曲马在全县进行自然改良。80年代从陕西引进一批关中驴,采取自交和采精相结合的方式改良当地驴种,并与马交配产骡。
1364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境内从60年代首先引进长白猪、八眉猪,对地方品种进行改良推广,后又引进甘肃黑猪,现杂交猪种在全县分布很广,基本上都是经过改良产生的。
1364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临农14、临农20、广临135、渭春1号、科13、科37、高原602、07802、永麦、高原338等优良品种先后在全县得到引种,推广面积每年在2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在200-350公斤之间,高产典型在450公斤左右。
1364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70年代引进昆仑系,80年代推广示范川衣科,均为新品种。
1365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从70年代示范种植拉萨蚕豆,80年代推广临夏204,临蚕2号,推广面积1万余亩,亩产量平均达250公斤左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