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06 / 976
1357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保粮“四防”即“防虫害,防霉变,防鼠雀,防事故”。防止四害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关键搞好库内卫生,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并对存粮进行检查,如有虫害及时处理。出晒、通风也是防止虫害、霉变的有效措施,秋粮入库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并规定了“...
1357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建立切实可行的职工岗位责任制是实现“四无”的有效措施。结合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职工的责任感与积极性。1965年各粮站周围群众成立护粮小组,坚持巡夜,定期清查,洮北粮站坚持“三日一小査,十日一大査,每月一普查,危粮天天査,漏潮定期翻倒”等措施...
1357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63年以城关粮站为试点推行安全定额管理制,规定每个保管员最少保粮20万公斤,每万公斤占用麻袋不得超过40条,成品不得超过400条,保管费每万公斤每季不超过0.60元,保管损耗率每季不得超过0.8%等标准。粮油入库以水分、杂质及不全粒分上...
1357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4年在全县内实行储粮包干,责任到人,具体负责,超储以每万公斤8元的标准计算超劳务补贴,是年,全县包干库储为325万公斤。
1358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洪武九年(1376年)始于秦州开设茶司,收四川巴茶,易买西宁、洮、岷等处番马,后因安定等卫远隔不便,遂置茶马司4处:西宁、河州、洮州、甘州。洮州茶马司初设于洮州旧城(今临潭县城关镇),洮州卫城竣工后,茶马司亦随迁往新址(今临潭县新城)。永乐...
1358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制造金牌信符,每三年一次,差在京官员选调边军捧金牌,发给各处番族,商议制定契约,保证茶马定额交易。其中洮州火把藏、思囊日等部,发金牌信符四面。金牌信符上号藏内府为契,下号交纳马番族,纳马定额3500匹。
1358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洪武三十年(1397年),为保证军马来源,巡察和禁止私茶岀境。永乐以来,茶禁愈来愈严,失察者,凌迟处死。十二年(1414年)重设洮州茶马司。次年,曾派朝中要员三御史巡察茶马政令的执行。私商贩运茶叶,每商不得超过30弓|,每引不能超过100斤...
1358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两手之间胳膊伸直的长度距离,以5市尺计算,约165厘米。主要在买线和绳之类东西时应用,作为计价单位。
1358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就是土布的口面(即幅宽),商人以口面的大小论价,一般土布的口面约40厘米左右,在计量时将布的口面向长度对折。
1358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拇指和食指伸开之间的距离,每挥按市尺5寸(约16厘米)计算;拇指和中指伸开之间的距离称中拃,按市尺6寸计算。一般用于量小的家具、衣物、木材等。
1358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一大步为3市尺(即100厘米),两小步(约1.73米)为1工,1工为5尺,长宽24工为1亩。主要用于丈量土地。
1358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脚相当市尺8寸。麻布匠、席匠多用脚丈量长度。
1358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计量木材直径大小的计量方法亦即“圆三进一”法。是用两手的拇指相对卡住圆木,如6把大的木材,直径为1市尺。
1358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荷花狼肚享有“草八珍”之美誉,用羊肚菌制作而成。1982年,青年厨师寇建邦利用当地特产优质羊肚菌创制而成,其形象逼真,口味清雅,深得顾客的赞誉。同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来卓尼视察工作时,品尝“荷花狼肚”菜后,赞不...
1359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料:选用三月洮河石花鱼一条,约2斤左右(因三月桃花盛开而得名)”调料:葱、姜、蒜末各2钱,醋8钱、酱油3钱、味精6分,盐8分,淀粉1两。制作方法:1.将鱼剖膛取掉五脏洗净,在鱼身上剖斜十字花刀,用盐、酱油腌半小时;2.锅内加油2斤,烧八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