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212 / 3354
4816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朱熹这首诗写于淳熙五年(1178)戊戌,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六。从淳熙二年到五年,是朱熹在云谷的著述时期。这一时期他处于由《四书集解》经学思想体系向《四书集注》经学思想体系过渡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在朝野反道学思潮甚嚣尘上之时,他...
4816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年,戊戌)末,当年朱熹49岁。正月,朝廷侍御史谢廓然等上书皇帝,在全国内乞禁程学。陆游被贬官到建安(建瓯市)任福建茶盐公事。他时常前往拜访朱熹。由于双方相同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使他们相见恨晚,无所不...
4816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写于淳熙五年(1178)戊戌间,即朱熹知江西南康军时所写的。朱熹自同安任满在家闲居了二十二年,已四十九岁。淳熙五年八月,宰相史浩必欲举荐朱熹为朝廷重用,权臣说朱熹只能“处以外郡”,于是,“差权发遣南康军事,兼管内勤农事,乃借绯...
4816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约写于淳熙五年(1178)戊戌间,即朱熹赴南康军任前的一段时问。淳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朱熹夫人刘氏英年早逝,享年四十六岁。次年二月,朱熹葬夫人于黄坑大林谷。 六月,朱熹呕心沥血之作《论孟集注》和《孟子或问》二书成,标志着朱熹集孔孟...
4817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是朱熹《训蒙绝句》中的一首诗,时间大约为宋淳熙六年(1179)已亥间所作,当年朱熹50岁。是年正月朱熹于正月再次请祠,在浙江吕祖谦和湖南张拭规劝下,朱熹才有出意,认为出去了才有定论。二月起身出行,三月正式到任江西南康军。这是朱熹时隔...
48171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正月,朱子是年辞官不许,被迫赴任南康军,当时朱熹应召在铅山候命,住在崇寿客舍。他将自己的夜闻子规啼叫之声,所引发的联想,告诉远在家乡的朋友和亲戚。 浅析 这是朱熹三首日常抒情类的诗。这类诗包括怀旧、题赠、思...
48172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写于淳熙六年(1179)已亥三月,即朱熹奉诏知南康军、候命于信州之时。这是朱熹自同安主簿任后,时隔23年后的再度出山。人们很不理解朱熹的举动,所以朱熹戏作了这首诗,等于回答了人们的好奇心。 浅析 这是朱熹的一首逸诗。首句以曾经任...
48173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此诗写于淳熙六年(1179)已亥三月,即朱熹奉诏知南康军、候命于信州之时。据《朱子年谱》载:“淳熙六年乙亥、公五十岁,正月,再请祠不报,候命于铅山……寓止崇寿僧舍,陆梭山来访。”事因淳熙二年正月,浙江吕祖谦来访朱熹,在寒泉精舍相聚半个...
48174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作于淳熙六年(1179)已亥冬,原载于《文集》卷七(《尤溪县志》第三卷第三页)。当时朱熹任江西南康军,他在郡事余暇时常登山唱酬。时逢邵武李吕来南康陪侍朱熹游玉涧,曾写了一首《陪晦翁游玉涧》诗。诗是咏隐卧玉涧的无着居士崔闲的。当年...
48175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七律诗是朱熹于淳熙七年(1180)庚子三月所写,当年朱熹51岁。据《紫阳朱氏建安谱·文公行状》载:“淳熙六年乙亥……十月重建白鹿洞书院……数月告成,率郡属乡宦过客学徒释来于先圣先贤”,“七年庚子三月……是月修学,以泗水侯孔鲤升从祀...
48176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从诗题《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玉涧归,偶得数语》可以看出,这首诗为朱熹和杨元范《十梅诗》而作。查《十梅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此时朱熹任南康军,与弟子同游白鹿洞,此诗当为此时而作。...
48177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是朱熹于淳熙七年(1180)庚子所写。朱熹于淳熙六年到南康军任职才一个月,就接连于五月、六月请祠,以后又一再上章自劾乞归。他感到在仕途上不得志,渴望跳出这是非烦恼之地的尘网。但是,就在他上封事后不久,南康军发生了特大的旱灾,滴雨...
48178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淳熙七年(1181)秋天左右,原载于《朱文公文集》卷七。当年朱熹在南康任上,上任不久就连续向朝廷请祠,但未获批准。当他的属地发生了旱灾后,强烈的使命感又驱使他疲于奔命,一头扎下赈灾恤民的活动之中。但他骨子里还有郁郁不得志、...
48179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基本同上,但略比上首迟些。 浅析这首诗比较有特色。一般唱和都是按原韵原意的,可朱熹一反常态,除保留诗的韵脚外,已经没有了原诗的诗意。“渠”、“疏”、“书”与上诗所指的完全不一样,充分体现了诗人驾驭文字的超强能力。
48180
知识出处: 朱熹诗选365鉴赏 | 类型: 文学
背景 这首诗约写于知江西南康军时期,即淳熙七年(1181)至淳熙八年(1182)间。背景资料等同于前几首说明。 浅析 第一首言听说林一鹗秀才已经看破红尘想出家,假如这样又有何难呢!但人们只知道佛教生活有无穷的乐趣,其实方外之人也有他的难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