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4366条
析出资源
762条
图表
750条
人物
851条
机构
325条
事件
699条
地名
72条
专题
784条
作品
10072条
实物
47条

检索条件

共 14366 条 180 / 958
2686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院址在瓯北镇,前身为罗浮区卫生所,创建于1952年6月,时职工7人。1956年5月撤销建制。1961年11月恢复,有职工11人,设观察床4张。1968年院舍落成,扩大门诊科室,病床仍为4张。1979年1月改为今名,职工增至58人,其中卫生技...
2687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58年9月,创办永嘉县卫生学校,校址在上塘镇岩垟村,招收学生93名,设医士、助产士两个专业班,学制3年。1959年8月,均作初级班处理。1960年8月,续招中级班33人,初级班54人。1961年8月停办。共有48名毕业学生分配到本县各医...
2688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1984年10月,创办永嘉县卫生进修学校,校址在瓯北镇原罗浮区卫生院,以短期培训为主。学校设实验室、图书室,购置各种人体模型、挂图及电化教具,有教职员工11人。先后举办在职职工参加的短训班7期,受训300余人次。
2689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清穆宗同治五年(1866)10月传入。德宗光绪三年(1877)在县城(今鹿城区)建堂。二十一年(1895)成立黄田分会,为现境最早的基督教会。民国14年(1925),内地会分成总会、分会、支会三级。总会在城区花园巷。建国初有信徒10210人...
2690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10月,英籍传教士李华庆来永嘉县城区(今鹿城区)城西街传道。翌年3月购房设堂于城西嘉会里巷,称“偕我会”。十年(1884)中法战争时被毁,二十四年(1898)重建,二十九年(1903)与同宗派教会合并,改名为“圣道...
2691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清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永嘉县内地会部分信徒在县城(今鹿城区)府前街施水寮成立中国耶稣教自立会,后将会址迁到乘凉桥。民国10年(1921),在县城(今鹿城区)建堂。30年(1941),在松台山麓建永光堂,设总会。后向瑞安、平阳等地发...
2692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民国14年(1925)7月25日,牧师尤树勋等在县城(今鹿城区)沧河巷成立中华基督教自立会,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至38年(1949)9月,发展到47处,其中城厢8处,上戌17处,楠溪17处,共有信徒2350人。
2693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周赧王九年(前306)楚怀王二十三年或稍前,灭越国,据越国北境地(今钱塘江以北),原越王无彊子孙向东南沿海逃迁,小部分人散居今浙南一带,称王称君,服朝于楚。
2694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数年后,秦征服瓯越、闽越,以其地置闽中郡,郡治设东冶县(今福州市)。
2695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二世元年(前209)诸侯叛秦。驺无诸、驺摇率越人从鄱阳令吴芮反秦。
2696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惠帝三年(前192)五月立闽越君驺摇(越王勾践后裔)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永嘉),世号东瓯王。
2697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景帝三年(前154)正月吴王刘濞举兵反汉,东瓯王率众从吴,及吴为汉攻破,东瓯受汉收买,杀刘濞于丹徒。故东瓯为汉宽赦。
2698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武帝建元三年(前138)七月吴王濞子亡走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劝闽越击东瓯。汉武帝遣使发兵救东瓯。闽越退,徙东瓯四万余人于江、淮间。国除。
2699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之东瓯乡置永宁县,属会稽郡,县治贤宰乡(今县境瓯北镇),是为温州建县之始。
2700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 类型: 历史事件
献帝建安元年(196)孙策临永宁视察,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以贺齐为永宁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