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104 条 636 / 674
9526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器物
火石滩遗址采集,新石器时期狩猎用具。呈圆球形,直径7.5-8.5厘米。原始社会时,狩猎和采集是食物来源的重要途径。由于那时的畜禽不能驯养,只能靠猎取,而猎取的工具又不先进,他们就用磨制的“石球”来进行打击,小的远投,大的近砸,在集体配合下来...
9527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器物
缸缸洼遗址采集,新石器时期遗存,用途不清。半边缺失,半径5.5厘米,厚2.2厘米。
9528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共90页,无装订。经书为蓝纸黄字,手写而成,据考为明代经卷,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9529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清代,共7册,保存较为完整。经卷用绸缎裱糊的纸匣盛装,蓝色书皮,黄色纸张,墨书手写而成,字迹娟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9530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清代,墨笔手写而成。
9531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1987年从金塔顶内采集。高8厘米,宽4.7厘米,彩绘释迦牟尼座像,结珈跌座。画面用工笔技法分别表现了两尊禅坐入定的菩萨像,其神态慈和安详,五心向上静坐修行,给人一种肃穆庄重的感染力。展示了佛教修行的一种至高境界。画像虽历经数百年之久,但其...
9532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原藏于塔院寺金塔内,泥塑佛像,共2尊,通高分别为31厘米,28厘米。佛像面容丰圆,双眼微合下视,着通肩袈裟,珈跌座于莲花台上,左手托一法器,右手自然下垂,表面施彩绘。
9533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明代木刻印本插图经卷,原藏于塔院寺金塔。经卷图文并茂,经文深奥,是研究我国佛教发展的珍贵资料。卷内画有数千幅手持法器的菩萨、佛像,全都用白描手法绘制而成。他们动作各异,神态安详,逼真自然。其手法细腻舒展,虽为木刻印本,但其效果可与直接绘制的...
9534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1988年出土于金塔县东沙窝臭芦草窝墓群,为汉代人体佩饰品。长4厘米,宽3.4厘米,高3.2厘米,腹围10厘米。是利用一块棕红色琥珀雕刻而成。它利用琥珀的天然造型,只寥寥几刀就雕刻出一尊憨态可掬、生动活泼的小虎现象。刀法古朴、简了、自然。该...
9535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出土于金塔县黑河沿岸的居延遗址,为汉代制品。该品以羊毛为锋,木片为柄,间以麻绳捆扎。刷通长18厘米,其中刷毛长5.2厘米,柄长12.8厘米,宽1.6厘米,类似现今毛刷。现笔锋上还遗存有部分朱红色颜料痕迹,据此,可以推断,它是用来给器物涂抹颜...
9536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1984年金塔县文物普查队在臭芦草窝东汉墓群残露的古墓中采集。为汉代人体佩饰品。此饰物用一块天然琥珀的造型雕刻而成,呈棕红色。形状为椭圆形。只用寥寥几刀就雕刻出一对鸟儿,好似鸟妈妈正在给小鸟喂食,造型逼真,形态可爱。中间有一小孔,用于系绳,...
9537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出土于大湾城遗址。汉代木质,长17.5厘米,匕首形,中间有一小孔,表面有黑线,用抽象手法描绘近似人脸的图案。该藏品的制作和绘画技法虽略现简单,但历经两千余年保存如此完好,实属罕见。
9538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新石器时期的人体佩饰品。是用兽骨经研磨加工成直径为0.6厘米的圆形白色颗粒状,中间有一小圆孔,用于穿绳,多个组成一串。此藏品在当时的用途,与现今人们配戴的项链、手镯等有相似之处。如此精细、小巧玲珑的饰品充分说明了先民磨制加工技术的高超,也表...
9539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东坝镇境内的龚家岗汉墓群采集,汉墓建筑材料,呈长方形,从左至右刻写“金童玉马”四字。
9540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 类型: 其他
1987年金塔县文物普查队在东沙窝臭芦草窝汉墓群采集。人体佩饰,金质,呈花瓣状,由四片花瓣组成,正中有小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