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2302 条 813 / 821
1218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大凡古代郡城,莫不有钟鼓之楼,悬钟以朔望节气,置鼓以:定昼夜时分,盖钟鼓之为用,其义至要。酒泉古郡,始于西汉;酒泉鼓楼,修建亦甚早。据《西河旧事》载,原为东晋时酒泉郡福绿城之东门楼,名曰谯楼,本前凉永乐元年(公元三百四十六年),张重华之主薄...
1218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山川
酒泉城西南三十里处有座文殊山。由东南迆逦走向西北,与嘉峪关西北部的黑山相交接,形成横锁河西走廊的天成锁钥,全长三十公里。它与南面的祁连山,虽然相距四十多华里不等,但在地形和山势脉络上,却与祁连雪山有着藕断丝连的“血缘”关系。其主峰在山的中段...
1218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前山文殊寺,殿宇雄伟,气象煊赫,内藏“大元泰定三年"白玉碑一块,刻有“元太子、喃嗒失重修文殊寺碑"字样,碑文内称“肃州西南三十里嘉峪山者,乃~切贤圣栖神化远之归心,林泉秀美。涧壑寂寥,神光现于长空,石室藏于畔侧,爰有郑善进,都1此祥瑞,发心...
1218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据此记载,可推得文殊殿约建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前后。而此山名称,在元代以前本名嘉峪山,并不叫做文殊山。.推其“嘉峪”之得名,史无记载,实则正是因为山中有峪,风景甚佳,石窟重叠,寺庙林立,涧壑幽静,林泉秀美,为西陲神佛栖息之胜...
1218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西街正中矗立着一座雄伟高大牌坊,上有清康熙皇帝的圣旨和“孝德可风”的匾额,据说是清王朝为表彰道台杨如柏(榆林坝村杨家花庭人)之母,青年守寡教子成名,而修建的功德牌坊。
12186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紧靠古城旁,有为抗日而修建的国际运输干线一一甘新公路,直通苏联。这条有光辉历史的路线,在反法西斯年代苏联国际友人驾驶着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奔驰在这条线上。在解放大西北时进疆部队也在这儿住宿。
1218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一九五六年西北大动脉一一兰新铁路又从古城南侧通过,加速了物资运转为人民带来了方便。
12188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河流
酒泉有名的七星泉,位于酒泉城北门外北关街之西端(约在今食品公司屠宰场附近),距原仙姑庙不远。传说:不知什么时候,北斗七星正好映如泉中,被汲水者发现,传扬开去,后来遂称此泉为“七星泉"。又因此泉内壁用木头构成八角,故又称为“八卦泉”。
12189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吐鲁番又称火洲,这个低于海平面一百五十四米的盆地,仅次于约旦死海的洼地。夏季午后,地表沙子的温度常达摄氏七十多度,最高温度曾达到八十二度。由于她的炎热盛传在夏季有"沙窝里煮鸡蛋、石头上烙饼子"之说。
12190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翻过了天山,便到了焉着草原,这儿水草茂盛,北部、东部有博斯腾湖的一望无际的芦苇丛,野鸭出没,酷似到了白洋淀。南边是芨芨草原,在东岸上远远看到一座座星星点点的蒙古包,草中出没着牛羊和马群,使人真正领略了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
12191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一九五〇年元月我们随军到了南疆古城喀什。喀什(又名疏勒),地处“世界屋背”帕米尔高原脚下,我国最大的流动沙镇一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海拔一千三百三十五米。它北通吉尔吉斯大草原,沔通中亚细亚,南到印度,东与阳关、玉门关孑连,扼中亚交通之要冲...
12192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其他
芨芨台距酒泉三百多公里,是四山环抱中的一大片平原地带,蕴藏着大量的原煤,可炼焦炭。它的正东二十公里处的大川和东南、东北方向的大、小红山、单片红山、老虎山都藏有丰富的铁矿,西北和正西方向的沙坡泉、川山熏、梧桐沟都是煤藏量极丰富的地方。
12193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河流
马营河,在酒泉市东南部90公里,源出于祁连山之九龙山下,主源为金龙河,东北流又纳入木龙、寒龙、暑龙、傻龙诸源之水,汇流出山,向北流入沙漠,主流全长约75公里。后来因下游沙漠淤塞,现在全长仅剩60公里。马营河,原名仙人河。元明之世,马营河岸下...
12194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山川
酒泉城正南的祁连山北麓,山之半腰,积压着一层红色土壤,层次分明,色泽可辩,东西长约40多公里,由于山色发红,故称此山为红山,地名亦称红山乡及红山堡、红山村等。又因山中出硫磺,明清时代又有硫磺山之称。红山西段,山中出石膏,古时又称寒水石山。
12195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河流
酒泉城正南的祁连山北麓,山之半腰,积压着一层红色土壤,层次分明,色泽可辩,东西长约40多公里,由于山色发红,故称此山为红山,地名亦称红山乡及红山堡、红山村等。又因山中出硫磺,明清时代又有硫磺山之称。红山西段,山中出石膏,古时又称寒水石山。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