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56040 条 3728 / 3736
5590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白石洞在东佳山腰,紫岩泉西,洞门高5米,阔6米,深六米,可容100一200人,洞内左有石港,直通泉源处,紫岩泉从大洞侧一石门流出。
5590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百鸟洞在白石洞上百仞,可容200一300人,洞内左亦有石港直入。
5590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博阳河系德安河道干流。旧志把这条的上中游称为“西河”,下游称为“大河”,分作两条河名记载,而又把在县南,出自石潭山,流经九仙岭下的一道小水称博阳川。但近代的文献资料,则把西河、大河统称博阳河。这个定名,完全符合德安地理情况。 博阳河全长93...
5590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车桥水发源于白水昆山,在郭家桥从右岸汇入博阳河。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枯水河道面宽在30米左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053立方米。
5591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田家河发源于潘子山,在涂村从左岸汇入博阳河。全长19.7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枯水河面宽二十余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033立方米。
5591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黄㛚河发源于九江县属之高良山铁炉弯,向南流纳氓山水,洞霄水,流经三港口咀上刘村从左岸汇入博阻河。本县境内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达25.6平方公里,枯水河面宽有15米,河口一般枯水流量每秒0.38立方米。
55912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庐山河(亦名潘溪河,谷帘水)发源于庐山下,流入博阳河;《省志》:谷帘、云液二泉之水合乌龙潭水经康阳坂入德安界。谷帘水即庐山河。西南流至三港口(骆驼山西麓)与黄蛹河合汇入博阳河。全长15公里(境内大概只有6公里左右)。
55913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箬山河从县治西北箬山发源,流至湴(音饭)塘桥下,与金带河合,汇入博阳河。金带河从县治西北木环垅小岷山东麓发源,流至湴塘桥下与箬山河合,汇入博阳河。金带河在明朝时为环绕县城之天然池水,其河道之演变详本志《建置区划志》中之《县城》条。
55914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河流
岷山水从岷山之南发源,流经九江县属之余家河与黄㛚河合。旧志未载有此水。洞霄水从五台岭发源,纳螺狮泉(俗称涌泉)由丁家山和堰头山间泻出,今将两山间筑坝成为“林泉水库”,详本志《丁家山、堰头山》条、《林泉水库》条。
55915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其他
吴山泉城西北40里,吴山下。旧志云;“灌田五百余亩,每遇孟春雷震,其泉流方出,冬月雷伏,其流遂止。若冬有雷鸣,泉亦出流数日,较它泉颇异。”按此泉系由山洪浸渍流出,古人不察情由,故以为异。
5591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其他
静泉即今之大泉,在县城西北80里,长溪山(即今之唐山)下。旧志云:“灌田300余亩平地源出,寂然无声,非若东佳泉之冲激怒号也。”解放后,在泉下筑成“大泉水库”,详“大泉水库”条。
5591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其他
白鹤泉县城西北75里,杨坊泉下胡村背后(东佳山之南麓),灌田约1000亩左右。
5591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其他
峡石泉县城东北20里,峡石岭下。旧志云:“灌田约300余亩,每遇大旱其田禾倍于常岁。”
5591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其他
豹子岩泉县城西20里,木环垅的旧志云;“地脉迂回,诸峰环抱,灵秀恒聚焉。”
5592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其他
乌石泉县城北8里,乌石山(今象山)下。明邑令倪有厚建亭其上,清雍正八年邑令李宗瀚重建,名日“清泉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