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46822 条 2075 / 3122
3111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0年,对土改、镇反等运动中划出的一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实行监督改造。
3111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62年改由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将被呈报人定为四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通称戴帽。
3111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6年起,对改造较好的地、富、反、坏分子予以摘帽。当年全市有反革命分子7人、地主分子11人、富农分子12人被摘帽,恢复政治权利,在农村的被接收为农业社正式社员。
3111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7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份问题的决定》的文件下达后,城乡开展对四类分子大规模评审摘帽工作,经批准摘帽者有2189人,其中:地主分子1015人、富农分子367人、反革命分子578人、坏分子229人。同时...
3111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法国传教士恩脱雷科利斯(d'Entrecolles),汉名殷弘绪,在景德镇逗留七年,最早向法国介绍高岭土。他在《中国陶瓷见闻录》中写道:“瓷用原料是由叫做白干子和高岭土的两种土合成的,后者(高岭)含有微微发光的微...
3111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867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约翰逊(S·W·Johnson)和布莱克(J·M·Black)《论高岭石与细块高岭土》一文,文中把组成高岭土的粘土矿物称作高岭石(Koolinite),从此以后,高岭又由陶瓷界延伸到矿物学领域。
3111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清同治八年(1869年)十月,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访问景德镇和安徽祁门,考察后著文介绍瓷石和高岭,还根据汉语高岭一词的读音译成今天通用的英文Kaolin -词,从此国际上把类似这样的粘土称为高...
3111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50年,高岭村民胡宗山、李发亮、汪裕前等自发地重操旧业,取土淘砂。
3111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政治事件
1950年2月,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对全市会馆进行全面清理,并成立了“景德镇市公有财产整理委员会”下辖十三个临时整理委员会,由市会社公有财产整理委员会对会馆公产进行彻底清理,各个会馆均列为公有财产予以接管,并利用各会馆分别办起了教育...
3112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6年,在国共合作下,进行了各项政治改革,成立了产业公会,三窑九会改成了各同业公会,设有主席和委员,后改称理事长和理事。“四一二”政变后,在其同业公会名称上又冠上陶成、允成、裕成三窑字样。
3112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49年5月后,陶成、允成、裕成三个同业公会改组成圆器和烧窑同业公会,由瓷业联合会领导(后合并为工商联)。1956年,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些带有帮会性质的团体随之消失。
3112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26年11月—1927年7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景德镇市总工会成立,瓷业工人废除旧的行帮体系,建立了洲店、管事、舂土、仁车、把桩、茭草、看色、坯刀、匣钵等工会,并在烧窑业中建立柴窑、槎窑两工会,琢器业中建立雕削、针匙、粉定器、大件...
3112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6年6月以后,计划工作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干扰,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3112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68年4月,景德镇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全市计划工作由市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综合组内设计划科负责。
3112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志 | 类型: 社会事件
1972年3月20日,景德镇市革命委员会设计划委员会,负责全市计划工作,1982年6月,市人民政府复设计划委员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