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903 / 4093
58531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禾镰一种传统手工收割农具,齿如锯,形似月牙,使用轻活灵便,本乡农民还有人至今仍沿用这种工具收割水稻。
58532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禾斛为传统手工脱粒农具。木制四方大斗,高二尺盈,边板用杂木制成,长五尺多。底部设有二根平衡木,俗称拖泥,以便于在泥田中拉走。脱粒时,全靠农民紧握禾把在斛壁内抽打,耗力大,速度慢,且浪费大,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逐步被人力脱粒机所取代。
58533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人力脱粒机1956年始引进,60年代引进脚踏式人力脱粒机,比用禾斛脱粒快四倍以上,目前被大型收割机所代替。
58534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联合收割机近几年来,稻子联合收割机已落户连城乡农村,每台收割机一天可收割稻子30-50亩,收割、脱粒、扇扬一条龙,省时省工,极受农民欢迎。
58535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砻一种用木头、竹片及三合土做成,形状象石磨一样分上下二层,上层能转动而用以去掉谷壳的做米工具,原为各家必备之物,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柴油机、电动机碾米而取代,现已不存在。
58536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碾一种用牛做动力,将砻出的糙米用石轮逐步碾压成熟米的大型工具。原各村均备,现仍有部分村子保留以作碾枯饼或其他用。
58537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碾米机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以柴油机为动力的碾米机。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部分村庄的碾米机开始转用电动机为动力。
58538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人力喷雾粉器上世纪60年代后期使用,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灭虫效果较好,已广泛推广,现几乎家家必备。
58539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器物
耘禾车专用于水稻中耕除草的工具,由一木轮两头套上铁轴,轮上钉有十二根铁齿而制成。人用挤力推动齿轮转动而翻耕烂泥,以达到锄草的目的。后由于密植不能应用而改成人跪在稻行中用手翻耘除草,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除草剂。
58540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建筑
位于连城村委会胡头村。1981年7月13日开工,同年8月20日建成。装机1台,40瓦迁。提宜惠渠水灌溉,扬程8.12米,流量0.207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266亩。
58541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建筑
上城电灌站位于连城村委会上城,1970年建成,装机1台,55瓦千,提宜惠渠水灌溉,扬程8.6米,流量0.22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1000亩。
58542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建筑
连城电灌站位于连城村委会曾家油榨下,1979年4月开工,1981年1月建成,装机1台,55瓦千,提宜惠渠水灌溉,扬程19.87米,流量0.23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1000亩。
58543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建筑
曹家电灌站位于金房村委会曹家,1979年4月开工,1980年10月建成,装机1台,55瓦千,排内涝,扬程14.2米,流量0.22立方米/秒,达到受益面积1500亩。
58544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建筑
连城电排站位于连城乡黄湾村委会窑上村民小组,1971年1月开工兴建,1972年竣工,电排站集雨面积51.25km2,工程固定资产102.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7万元,装机805/8kw/台,扬程4.4米,流量10.6立方米/秒,灌溉连城...
58545
知识出处: 连城鄉誌 | 类型: 文学
这首七绝写于1922年6月,是一首言志诗。诗中巧妙地嵌入诗人的“名”和“字”,抒发了“矢志育英才”的远大志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