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4636条
基础文献
10条
析出资源
3057条
图表
2269条
人物
1556条
机构
843条
事件
5140条
地名
200条
专题
1175条
作品
286条
实物
10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
碌曲人大志
卓尼县志
碌曲县志(1996-...
碌曲县志1996-2...
碌曲政协志1956-...
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14
/
976
13696
鼠疫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鼠疫是由鼠类动物传染给人的烈性传染病,发病快,死亡率高。1917年9月,临潭鼠疫流行时,卓尼恰盖温布滩、恰龙滩、卡地拉尕等村先后发病27人,死亡2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州卫生防疫站设有鼠防专业队,到各县牧区开展鼠防工作。1987年7月...
13697
麻疹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麻疹是严重危害幼儿的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卓尼各地连年发病,发病率高,合并肺炎死亡的幼儿为数不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逐年加强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发病与死亡人数逐渐减少,但仍有零星发病与局部地区的偶尔流行。1955年全县各区麻...
13698
百日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百日咳是小儿冬季多发病,来势猛,传染快,1963年发病71人。对其预防主要以百白破三联疫苗和白喉类毒素预防接种。1965年接种白喉类毒素1689人,百白破三联1823人。1975年全县发病486人;1979年发病496人,死亡2人。现将19...
13699
脊髓灰质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小儿麻痹症)1965年前有患者12人。1965年投服小儿麻痹糖丸2246人。1966年省厅下达县内投服任务2600人份。1981年5月,对全县跛足患者进行了调査,据统计仅城关、申藏、新堡等社有患者7人,均为1971年至1979年发病的,绝...
13700
细菌性痢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饮水卫生条件差、水源污染、食物不洁等因素引起散发或流行的肠道传染病。1941年,卓尼赤痢流行,仅城关地区患者100余人,死亡7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局部地区疫情较为严重。1966年5月,城关地区菌痢流行,县医院接受...
13701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汀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简称地甲病,地甲病与克汀病发病已久,流行较广,遍及境内各乡。以国家颁发的防治地甲病方案(试行)的标准衡量,卓尼各乡(镇)均为病区。1954年计划防治地甲病1200人,服含碘食盐片,一年服4次,每次15片。1963年5月,防治...
13702
地方性氟中毒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0年前,氟中毒现象在境内部分社队发生,但未引起人们的关注。1980年9月,县防疫站抽调人员配合州站,对全县水质水源重点进行了含氟量检测,发现饮水含氟量超过1毫克/升以上的村庄13个;2毫克/升以上的4个;最高含量达4.8毫克/升。经普...
13703
布氏杆菌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1971年1至9月底,组织医务人员,完成了全县16个公社56443人的布氏杆菌病、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结核病的普査。据查有布氏杆菌病阳性反应者671人,其中发病241人。1972年7月15日至9月5日,组织人员对布氏杆菌病病人较多的尼巴乡...
13704
大骨节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1年以前,县境从未进行过大骨节病普查。大骨节病是一种全身性软骨变形的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危害儿童和青少年的骨关节系统。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对称性增粗、功能障碍、短指畸形、肌肉萎缩、身材矮小、步态蹒跚等。1981年2月,在藏巴哇的纳...
13705
性病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医疗
性病俗称花柳病或干气病。是梅毒、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等10余种性传播疾病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性病在县境内部分地区流行。1952年省民族医疗队来卓尼为患者免费治疗性病。到1955年全县治愈性病51例,占任务数50人的102%。19...
13706
赛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赛马是境内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一。定居此地的藏族人民因长期过着游牧生活,牧马乘骑,为生活必需。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吐蕃王朝时期,牧区就有了赛马的习俗。那时,人们举行赛马的各种活动,是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沿袭成俗,以致后来在传统节日、庙会、宗...
13707
赛牦牛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赛牦牛牦牛是卓尼县境广为牧养的主要畜种之一,既可作役畜,用来耕地、拉车,又可供人乘骑,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牦牛脾性暴躁,较难驾驭,骑手多为经验丰富、技能纯熟的牧民。赛牦牛的方式与内容一般有两种:一是参赛者骑牦牛在规定的距离内奔跑,依照跑到终...
13708
藏式摔跤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摔跤的形式很多,藏式摔跤与其他民族的摔跤风格不同。藏式摔跤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年间即已盛行。比赛方式一般为:比赛时必须赤脚,不能用腿、脚勾绊对方,双方各系不同颜色的腰带,相对而立,评判者宣布比赛开始,双方用手抓住对方...
13709
拔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拔腰盛行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是一项体力竞赛。拔腰活动亦常在田间休息和劳动之余时举行。比赛时,两人互相侧身反抱对方腰部,双脚不许移动,尽力将对方拔起,以能将对方两脚拔离地面者为胜。一般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之间休息一两分钟。
13710
大象拔河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大象拔河是藏族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受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俗称“扯跑牛”。这一活动一般在长约15米,宽约4米的平地上进行。场地中央划一中心线,中心线左右各划一条界河线,左右等距。用一条长约10米,直径3~4厘米的拉绳,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