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898 / 976
1345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卓尼县蒙古族人口为13人。
1345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卓尼县保安族人口为6人。
1345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卓尼县苗族人口为5人。
1345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82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卓尼县撒拉族人口为2人。
1346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7年,卓尼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60347人,占总人口的70.38%。
1346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7年,卓尼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从事牧业生产的21200人,占总人口的24.73%。
1346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7年,卓尼县共有人口85740人(不包括国家职工),和尚4070人,占总人口的4.75%。
1346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县内牛种以牦牛为主,主要分布在尼巴、完冒、刀告、恰盖、康多、申藏、木耳、卡车等地。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有牦牛71179头。
1346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县内犒牛主要产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全县各地均有分布,是农牧区生产的主要役畜,尤以车巴沟的辐牛最为著名。截止1990年全县共有犏牛38545头。犏牛是牦牛和黄牛交配生产的第一代种间杂种牛,即母牦牛和公黄牛交配生产的叫“真犏牛”,公牦牛和母黄牛...
1346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卓尼县境黄牛属于蒙古牛,分布较广,但数量不大,主要分布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牧区为了繁殖犏牛,只养少数公黄牛作为种公牛。截止1990年全县共有黄牛9736头。黄牛外形特征暑甲低平,几乎与背齐高,背腰平直,乳房发育好,体形近似乳用型。有角,细长...
1346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其基本特征是大部分有角,无角者极少。公羊角长而粗壮,呈螺旋形,向头部外上方斜伸,眼睛突岀且偏于两侧,耳较长而下垂。四肢粗壮有力,善于爬山奔走,尾小呈锥形,尾部着刺毛至尾根,被毛属异质粗毛,头部、颈前、四肢及尾部均有剌毛着生,毛色纯白、纯黑的...
1346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公羊有圆形小角,母羊大部分有角,四肢短,躯体小,被毛为混型油汗毛,着生于躯体各部,腹侧、四肢着生刺毛,尾呈圆形,着生较短混合毛。体重33.09±4.22公斤,产毛量1.32公斤。分布在农区、半农半牧区,数量约占绵羊总数的30%。
1346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境内山羊以土种山羊为主,是经长期自然培育形成的原始地方品种,境内除尼巴乡外,各地均有分布,以海拔3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和洮河两岸分布最广。农区主要用以积肥,是农家肥的来源之一。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有山羊46117只。山羊具有体小轻健,耐...
1346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蕨麻猪是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原始品种,主要分布在高寒湿润的纯牧区。适应高寒阴湿环境,以嫩草菜叶为主食,常年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小型猪种。春秋季节放牧以采食蕨麻为主。具有健壮性野,活动机灵,适应性强,抗寒冷,耐粗饲等优点。繁殖率低,生长发育缓...
1347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杂种猪品种混杂,血缘不清,难以细分。从岷县、陇西、临夏、兰州、山东等外地引进,又经长期培育而成。具有生产性能高,生长发育快,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很受群众欢迎,分布广,数量多,境内农区及半农半牧区均有饲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