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294 条 1299 / 1353
19471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外山扬水站 位于刁山坡镇外山村西,以黄河为水源。由扬水站和灌区两部分组成。扬水站于1968年10月施工,翌年5月竣工。装机5台,配套动力540.23千瓦,扬程5.5米,提水能力2.8立方米/秒。灌区位于刁山坡镇南半部,与扬水站同时动工,19...
19472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桃园排灌站 位于东阿镇桃园村南,提黄河水灌溉平源洼地,并负担白塔洼排水。1973年10月动工兴建排灌站,1974年7月建成。1985年更换排灌站进水闸两扇。1974年春兴建灌区工程。1982年建成东、南两条干渠,长4.7公里,支渠8条,长1...
19473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东阿后姜沟扬水站 位于东阿镇西南部。由一级站、一级灌区、二级提水站、三级提水站4部分组成。灌区渠系工程与站首工程于1968年11月同时动工,翌年4月完成一级站站首工程。1970年完成灌区工程。整个工程共计完成土石方30.5万立方米,用工66...
19474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旧县姜沟扬水站 位于旧县乡姜沟村西,以黄河为水源。整个工程包括一级站、一级灌区和陈山口二级站三部分。1968年10月动工,一级站安装水泵4台,配套动力370.44千瓦,扬程9.8米,提水能力2.1立方米/秒,1970年3月竣工。4月上水浇地...
19475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小型扬水站 在兴建大型扬水站的同时,至1987年全县建成131座小型扬水灌溉工程,其中平阴镇38座,栾湾乡3座,安城乡6座,旧县乡5座,洪范池乡23座,东阿镇4座,刁山坡镇8座,玫瑰乡20座,李沟乡13座,孔村镇4座,孝直镇7座。
19476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四弦戏 亦称“四根弦”、“两夹弦”。主要乐器是四弦琴。流行在东蛮子、西桥口等山乡。东蛮子四根弦戏班1850年(道光三十年)开始活动,西桥口四根弦戏班1922年(民国11年)开始活动。70年代后四弦戏逐渐冷落。
19477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花鼓戏 无乐器伴奏。演员演唱时化装简单,腰系一鼓,边敲边舞。遇有武场,演员也挥刀舞枪,扬鞭策“马”。孙官庄花鼓戏班较有名气。70年代后逐渐消失。
19478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皮影戏 也叫影戏、灯戏。三个人即可演出。胡庄皮影社1951年成立,1956年停演。1987年部分地区仍有皮影戏活动。
19479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加鼓通 始于道光年间,以宋柳沟村为中心。舞蹈为男“3人舞”,1人唱板引,2人唱板腿。唱板引者在中间,唱板腿者在两侧。共24套鼓点,随锣鼓节奏舞动。加鼓通原为民间祈雨的一种舞蹈形式。1963年经改编、加工赋于以新的寓意和内容,反映现代生活。1...
19480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斗王皮 乾隆年间兵部侍郎孙光祀以济南府养济院门旁掌鞋的王皮为模特,以民间乐曲为基础,创作出《斗王皮》,亦称《十八个大姐斗王皮》,是融歌舞为一体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盛行于郭柳沟村一带。这一节目有王皮、小扛活、王皮的18个老婆共20个角色。19...
19481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跑旱船 亦称玩花船,是带大型道具的双人舞蹈,1人驾船,1人充当艄公。玩船艄公为丑角,手持船篙嬉戏逗趣。此舞蹈形式历史悠久,遍及城乡,至今不衰。
19482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玩狮狍 属带道具的多人集体舞。建国前东阿镇西北门的“健身玩友”社比较闻名,建国后消失。玩狮狍高难动作较多,可跃上一米高的桌子做“单过桥”、“双过桥”、“翘首望月”、“举足探海”、“捉球扑空”、“双狮打滚”、“双狮争斗”等精彩的表演。解放后每...
19483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耍龙灯 清末民初平阴就有耍龙灯的传统。1928年7月县政府曾下令民间以玩龙灯进行祈雨活动。1978年后遍及城乡,每年逢元宵佳节都有较大活动。
19484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间曲艺 1926年平阴县著名艺人于传斌用竹板伴奏说唱《武松传》等。建国后高庆海继承发展了于传斌的说唱技艺,多次参加省、地曲艺会演。另外流行平阴各地的民间曲艺还有渔鼓、河南坠子和山东琴书。
19485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 类型: 景区
北安故城遗址 位于安城村东50米,距县城5公里。是四面临沟的高台地,总面积9100平方米,文化层深3~5米,系早商至战国时期先民遗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