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65 条 1156 / 1345
17326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第227窟正壁佛龛上方花绳左右绘有2身飞天,赤身裸体,背后有双翼,非常明显,有实感。
17327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多绘于中心柱窟顶中脊,有的绘于甬道顶。多为天龙八部及日、月诸神等。一般见于建造较早的洞窟,后来被摩提女图替代。
17328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新1窟左甬道顶部天相图中有3条龙神(均为蛇形,下同),中间1条为黑白相同的花色,两边2条为黑绿相同的花色。3条龙并排,从云中探身而出。第80窟窟顶有3条花色、形态相同的龙神,左壁端亦有3条从池中冲天而起的绿色龙神。
17329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第8窟窟顶绘有1身双头金翅鸟神,鸟神2头相背,缩翅观望。第38窟窟顶中券亦绘1身双头金翅鸟神,鸟神2头相背,各自在吞食蛇,双翅欲展。第80窟窟顶中券绘有1身金翅鸟神,仅存下身。
17330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日神、月神一般形态相似,中间为着色圆轮,旁边均匀分布4只大雁,圆轮内有光芒的为日神,无光芒为月神。
17331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此像绘于第178号窟前室东壁。摩利支天像为密教所传的天神,摩利支为梵音,其意为不可见不可取的形象,为佛的守护神。《大摩利支菩萨经》卷一记载:其形象为“用好彩帛及板木等,于其上画无忧树,于此树下画摩利支菩萨,自如黄金色,作童女相,挂青天衣,手...
17332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此像绘于第178号窟前室西壁,那罗延天像变为密教所传的佛之守护神。壁画中的那罗延天被绘成三面六臂,骑一大鸟。在3个面孔中,中间的一个面孔是正面的,右边的一个面孔是侧面的,其相连十分勉强。在6只手臂中,右边的3只手臂全能看到,上面的一只手拿着...
17333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该塔式最下面是一层方形石基台,基台上面为砖石结构的塔身。塔身正中开一印度式样的拱券顶佛龛,龛面饰以莲瓣纹,塔身上架有中原式的屋檐,屋檐为一半圆形的覆钵,覆钵上是带“山”形宝珠的尖顶刹。造型颇似印度窣堵坡,呈白色。
17334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此式塔身下因绘有坐佛,仅见部分塔身,塔身上是一圆形盖,典籍上称为“相轮”。相轮上为凹边的扁柱,扁柱上又覆一层相轮,上面是半圆形覆钵。覆钵上是叠涩出檐的相轮,约4层,再上是重叠多层相轮构成的尖状刹,刹端系双幡,质地为丝织品,刹顶叠涩多层宝珠,...
17335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这一式塔绘于上式佛塔的下铺,无华盖,佛龛亦为圆洞式,制形同上式属于一类。
17336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艺术
此塔基台较高,共分为5层3部分,最下部分中宽面短,正反叠涩。中间部分,一种饰以“米”字纹;一种为方格,上部为斜边,接塔身。塔身正面开一方形龛,龛内坐佛,佛头重叠“〓”式纹,两侧是带檐立柱。塔身上为齐边屋顶,上接重叠式覆钵,覆钵上为角柱式宝珠...
17337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方形窟。纵券顶,下作二层叠涩出枭混线,两壁及后壁完好,东壁上部刻画一行龟兹文题记。门壁无存。
17338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僧房窟。左甬道道D,纵券顶,下作一层叠涩;后端壁开门道通小室E,方形,纵券顶,右壁凿一横方槽;左壁开小龛正对居室门道。右拐入居室C,横券。坍毁,下作双层叠涩;左壁灶存残迹;前壁毁无存;后壁完好。德国学者称壁炉窟(C、D、E)。
17339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方形窟。前室崩毁,横券顶,坍残,下作双层叠涩出枭混线。前壁坍毁。据德人记载,东壁近门道处有供养比丘三,供养人二。现仅存痕迹,不能辨。 西壁下原绘有并排坐的吹排箫、弹琵琶的二伎乐像,已被剥去。后壁西上角绘王坐像,侧立 伎乐像。德国学者称壁炉窟...
17340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 类型: 遗址
中心柱窟。通长(除前室)638厘米,宽约325厘米,通高390厘米。前室毁。主室纵券顶残,画均剥落,下作双层叠涩。两壁绘因缘佛传图,每壁二栏六铺,分格。残甚。后壁开佛龛,龛周围原塑菱形山,无存。前壁仅存残垣。甬道道顶绘菱格图案。外侧壁绘分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