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544 条
2023年
544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544 条
文学
82条
艺术
2条
建筑
309条
遗址
105条
器物
40条
其他
6条

颗粒列表

共 544 条 8 / 37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文学
甘南州科协创办的《甘南科普》杂志,与国内80多个科学技术单位建立了资料交流网络。
10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文学
甘南州卫生局在1979年创办《甘南卫生》期刊,先后刊载医务科技人员的学术文章168篇,1981年停办。
10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文学
中华医学会甘南分会又于1985年创办《甘南医药》杂志,刊印5期、5000册,共刊载医药专业的各类稿件233篇,刊物与国内49个省、地级医学情报所、学会及省内17个地市学会交流。
10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文学
甘南州科协和州人民医院还将医务专业人员撰写的论文合辑为《甘南地方病调查论文汇编》及《甘南藏医调查》两书。
11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文学
甘南州科协和州人民医院还将医务专业人员撰写的论文合辑为《甘南地方病调查论文汇编》及《甘南藏医调查》两书。
111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文学
牧兽医科技人员于五十年代后期,查清了畜禽传染病40多种,各类牲畜、家畜寄生虫病20种(属),掌握了流行规律,并编写出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禽疫病普查报告》,为科研和防治畜禽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112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建筑
卓尼禅定寺是安多藏区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创建于元朝元贞初年(1295年)。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禅定寺设置参尼扎仓,即显宗哲学院,专修显宗教义,以《五部大论》为主要修习内容。
113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建筑
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座重要寺院。它位于夏河县城西部,是一世嘉木样华秀•阿旺宗哲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的黄教教育的一所最高学府。
114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其他
牛角琴是流行在玛曲草原上独特而又古老的乐器。此乐器用粗壮的野牦牛角作音筒,以数根马尾作琴弦,造型别致美观。其在藏语口语称为“吾央”,藏文写作“准日扎木聂”,即野牦牛角琴。此琴现已不用野牛角,琴箱是用牛犊皮将1个15X3.5X6.8厘米的木框...
115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其他
五孔铜箫,这种乐器流行于卓尼县勺哇土族乡,是土族独自拥有的民族乐器。此箫一般长40厘米左右,上端直径1.5厘米,下端1.1厘米,用黄铜或紫铜制成。指孔前4后1。此箫吹奏的乐曲多为羽调式五声音阶,节奏自由,曲调舒展、悠扬。流传下来的曲目不多,...
116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其他
鹰笛,藏语称为“唐日”,意为鹰翅骨,是藏族牧民于野外放牧时随身携带的一种自制乐器。此乐器是以巨鹰翅骨所制。在两头粗中间细的翅骨两端凿开骨节,在一头开吹孔,再在骨身钻制6个或5个音孔(亦有3孔4孔的,依翅骨的长短粗细而定)。由于鹰笛只在野外放...
117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其他
五孔唢呐,藏语叫“杂来”,意为“响笛”。这种五孔唢呐在迭部县卡坝乡桑吉寺内发现,因其音孔只有5个,故名。此乐器音域不宽,主要为寺院佛事活动伴奏,曲目主要有《谦贝》、《拉贝》、《登钦加宝》等。
118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其他
口弦,在舟曲藏族村寨普遍流行,成年女性几乎都会演奏,当地藏族称其为“坚”或“坚得尔”(意为舌弹),汉族称其为“口叩”。在长约10厘米、宽约1厘米的竹片中间削制1个薄簧片,竹片尾端拴条细拉线即制成(原有铁制,现已不见)。演奏时,双唇夹口弦,以...
119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其他
佛殿乐俗称“道得尔”。佛殿乐队也称之为“道得尔”。拉卜楞寺的道得尔乐队以管乐、打击乐、弦乐组成。嘉木样在佛殿内祭礼朝拜、受贺摩顶、起居迎送等,皆须演奏乐曲,故又称“嘉木样乐队”或“喇嘛乐团”。此乐队产生于二世嘉木样(1728〜1791年)时...
120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 类型: 建筑
康熙十三年(1674年)前后,卓尼第九代土司才旺东主(汉名杨朝梁),在卓尼大寺修建了药师殿,奉立了药师佛,常年举行医事、法事活动。 1760年,第十四代土司丹松才让(汉名杨声)承袭父职后,在其祖母仁钦华宗(李氏太太)的协助下,修建了一座药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