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邢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172 条
2022年
1172 条
作品类型
全部
1172 条
文学
186条
艺术
4条
音乐
15条
建筑
184条
遗址
323条
器物
268条
食品
31条
其他
74条
道路
87条
颗粒列表
共 1172 条
26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376
岗头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岗头遗址岗头村位于临城镇西北3.5千米处。据碑文记载,建于唐贞观元年以前。因位于临城北岗的西侧尽头处,故名岗头。遗址位于岗头村北侧,南临泜北渠,冯村至祁村公路从中穿过。地表遗物较多,散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1980年冯祁公路施工时曾挖出过...
377
澄底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澄底村位于临城镇西北3.3千米处。因有王莽赶刘秀,刘秀败卧沙滩,洪水从身下潜流而过的传奇故事而得名。遗址位于澄底村东北侧,南宫至郝庄公路从中穿过。据调查,在修公路时,曾挖出过一座窑炉,窑壁为耐火砖砌成。如今,在公路的南侧只残存一些已经扰乱的...
378
射兽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射兽位于临城县西北1.5千米处。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赶到此,发现羊抵头,便令士兵将山羊射死,建村取名射兽。1984年,笔者在考察这处遗址时采集一件刻有“苏家”字款的筒状匣钵。原城关造纸厂南、泜河的北岸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
379
南程村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南程村位于临城镇政府西南偏南2.6千米处。据传,古时因村近临县城,人称城村,后演写为程村。久之发展为南、北二村,按方位本村居南,名南程村。东楼公路从村东通过。遗址主要位于南程村村庄的北半部及村西,遗物分布范围约9万平方米,堆积层厚0.6—1...
380
解村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解村位于临城县东南3千米,原归贾村乡,乡镇合并后归临城镇所辖,明代由解姓建村,故名。今苗大公路从村东头南北穿过。遗址有两处,皆位于解村西北,泜河南岸。一处距解村80米,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2—0.6米;另一处距解村约1千米,西依钓...
381
山下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山下村位于临城县东南4千米,建村于明代初,因地处钓盘山脚下得名。村东部分遗物散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1.6米;村东北部分遗物散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0.8米。两处遗物相同,有白瓷印花花口碗、印花折腹盘、瓜棱杯...
382
陈刘庄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陈刘庄位于临城县城东南约6千米,原归贾村乡,乡镇合并后归临城镇所辖,明末原为陈家庄、刘家庄两个村庄,1948年合并为一村,名陈刘庄。遗址位于陈刘庄村东,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村东有一条自西向东和一条自北向东的古河道,因两沟相交成十字形,故当地...
383
戴(代)家庄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戴家庄位于临城县东南6千米。明朝前,村名西邵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戴姓迁居此地,改村名为戴(代)家庄。原归贾村乡,乡镇合并后归临城镇所辖。遗址位于的代家庄村东150米的阶梯状台地上,台地北高南低,其东部为泜河,南北皆为冲沟。遗址东西、南北各长...
384
瓷窑沟遗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瓷窑沟位于临城县南偏西15千米处。南距村东面有宋、明时期的古瓷窑遗址,故名瓷窑沟,后演化为磁窑沟。遗址位于内丘、临城两县交界处的东西磁窑沟之间。属丘陵地带,北依矸石山,中间有百泉河穿过,面积6000余平方米,堆积厚度达4米以上,有灰坑和窑炉...
385
邢台市桥东区顺德路及原邢台拖拉机厂窑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遗址分两处,一处位于邢台市区顺德路北段,西临京广铁路,南接邢台市第一医院,东近邢台眼科医院,北侧为团结大街。这里地势平坦,地貌属山前平原地区,海拔70余米。该区原为居民区,遗址面积1000余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出土器物主要有白瓷碗、杯、...
386
邢台县西坚固窑址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遗址
西坚固窑址位于邢台县西坚固村西约1.5千米的大沙河北岸台地上,东北距邢台市区约30千米。这里属太行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区。遗址所在台地北高南低呈阶梯状,范围约东西长200米,南北150米。因其上大部分被金元时期的冶铁废渣所覆盖和扰乱,故未发现原...
387
青釉瓷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器物
青瓷最早出现于商代,由于早期青瓷烧成温度偏低,釉层厚薄不匀,一般研究者将其称之原始青瓷。到了东汉时期南方所烧制的青瓷已经成熟,胎釉质量明显提高。此时北方的人们日常器皿仍然是陶器。这一时期的窑址也在河南、河北和山东三省交界的地区出现。目前至少...
388
黄釉瓷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器物
釉质大多细腻而有光亮,有的呈淡黄色。也有的呈深黄色。极少数的黄釉瓷作品釉质较粗,色调也显得暗淡。胎体厚重,用宽肥的三叉支钉支烧,与寿州窑的黄釉瓷风格一样,应该是初唐的产品,到盛唐时期变化不大,胎做得薄一些,只是器物品种减少。在五代以后黄釉即...
389
黑釉瓷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器物
黑釉瓷我国最早的黑釉瓷出现于东汉中后期。江苏丹阳东汉永平十三年墓出土的黑釉小罐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黑釉器。最早的黑瓷窑当为东晋时期的德清窑,这时的黑釉技术已经成熟。黑釉瓷的胎一般与青瓷区别不大,但其釉的成份却有较大的差别,黑釉一般是用一种含铁、...
390
酱釉瓷
作品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中国白瓷发祥地——邢窑
|
类型:
器物
酱釉瓷和黑色釉大致相同,一般釉层很薄,呈现出淡褐色调。质量好的,釉色呈芝麻酱颜色系唐代作品。乳浊窑变釉瓷,在内丘、临城唐代遗址中均有发现,底釉是黑釉或褐黄釉。与河南鲁山、禹县的花瓷一样,在底釉上出现花斑,这是一种二液分相釉,与宋代的钧瓷釉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