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457 条
2022年
1457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457 条
其他
223条
动物
215条
医药处方
23条
土地资源
11条
工程
50条
植物
355条
民俗
155条
玄学宗教
11条
疾病
10条
矿产
38条
艺术
42条
药物
56条
蔬菜
24条
饮食
21条

颗粒列表

共 1457 条 96 / 98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426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政策法规、税收
全体民警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査处各类治安案件,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和水平。果断稳妥地査处了“1991.3.20”新堡乡琵琶村群众殴打洮河林业公安局林警、“2001.6.7”龙元乡黑石嘴部分群众盗伐林木、...
1427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政策法规、税收
公安机关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重点部门、金融单位、学校周边地区、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等重点部位的治安管理和安全防范,监督落实内部安全防范制度,减少各类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各派出所在经常性工作中,改进...
1428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临潭新城地区在端午节期间进行“十八位龙神”(即明朝将领被当地群众奉为龙神)赛跑,俗称“跑佛爷”等活动。从农历五月初四开始,当地群众便忙碌起来,当日冶力关、羊沙、总寨、新堡、流顺等乡群众抬着龙神陆续进城,附近群众数千人鸣放鞭炮、烧香叩拜,虔诚...
1429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临潭县旧城地区(城关镇)每年元宵节期间的万人扯绳活动,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一种军中“教战”游戏。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由军中传入民间,流传至今。据《洮州厅志》记载:“旧城民有拔河之戏,用长绳一条连小绳数十,千百人挽两头,分朋牵扯之。”其...
1430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艺术
清末,旧城牛建文,从岷县清水沟学来铜铸手艺,遂在旧城上郊口开设临潭第一家铜铸炉院,铸造铜锅、铜壶、铜火盆、铜火炉、铜罐、铜脸盆、铜瓦、铜香炉、铜佛等,从业18人。民国时,旧城郊口杨寿林、大庙河王朝英也相继开铜铸炉院,铸造铜锅等,唯牛建文炉院...
1431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艺术
旧时,麻布生产在临潭东、南、北路农村很普遍。农民把所种的胡麻籽榨油,茎在水中沤数日后,捞出晒干,用刮刀(木刀)刮尽硬杆,其皮成为胡麻草,再上纺车纺成线,最后上织布机织成麻布。明清时期,麻布商品化程度不高,麻布基本都是家庭化生产,自产自用,用...
1432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艺术
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并列为中国三大名砚,以出产在古洮州境内的洮河沿岸而得名,尤其以东路喇嘛崖(今属卓尼县)所产的“鸭头绿”最佳,素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之评。早在唐代就有洮州砚匠所雕洮砚流传,宋神宗时列为朝廷贡品,明清及民国时期...
1433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洮州花儿是临潭的古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文化活动中创造培育出的山野味浓郁、地方特点鲜明的民间山歌。 洮州花儿的曲调称为“令儿”,有东、南、西、北四路的区别。典型的有东路的《两叶儿令》,南路的《折麻秆儿令》及《尕缘花儿令》,西路的《尕莲儿令...
1434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镇守洮州的李达,生有六子,皆有功名,唯六女早夭。大女岀嫁给北京指挥使韦钊,二女嫁给洮州守备陈圮,四女嫁给巩昌卫指挥使赵得,五女嫁给巩昌卫指挥雷玘,七女嫁给洮州卫指挥杨谕,八女出嫁凉州总兵官都督赵英,可谓门当户对了。唯这三女生得才貌超群,与众...
1435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临潭县的石门乡石门口是洮河流过的地方。很早以前这里山崖连绵不断,洮河水流到这里,便淌不过去,年久日深,最后把村子里老百姓的房子都淹了。人们只好住在临时搭起的窝棚或帐房里。河水还往上涨,眼看就要遭受流离失所之苦。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村里来了...
1436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传说,宋朝杨家将大部被潘仁美用毒计害死在金沙滩,唯四郎死里逃生,避遁深山,练武习兵,伺机除奸。后来权奸潘美仁奸计暴露,宋王启用了杨四郎,令捕杀潘仁美父子,潘家父子带残兵往西逃走。逃到岷州时,潘家已伤亡惨重,两个儿子潘龙、潘虎也被杨四郎斩于马...
1437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很久很久以前,洮河的东岸有一个叫阎王庄的村子。村子里住着一户大财主叫马敬斋。他霸占着方圆几十里的土地,还霸占着洮河上的渡口。附近农民不是他的佃户就是他的长工,要不就是摆渡工。马敬斋不但好财,而且还好色,心狠手辣,人叫马阎王。60多岁的雷成河...
1438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临潭石门乡的扎浪沟村,羊沙乡的秋峪、浪古等村,每年从正月初六晚起,演出纸马舞,至正月十六日结束。由于阵容壮观,场面宏大而远近闻名,久传不衰。演出的人员不限,但必须两两成对。演员装扮成武士模样,穿战裙,跨竹蔑扎成的“战马”,有手持灯笼的领舞者...
1439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临潭各地素以各种花灯来欢度良宵。典型的有洮州面灯,届时,农家妇女们要捏出造型各异形象生动的面灯,分吉庆灯、月令灯和生育灯等数种。捏完后放入蒸笼蒸得半熟,再在灯底部栽上用藏香缠上棉花搓成的灯芯(俗称捻子),添满清油...
1440
知识出处: 临潭县志 | 类型: 民俗
秧歌是临潭社火内容中的一种,是江南移民为怀念故乡而流传下来的模仿习俗。秧歌有叫“跳秧歌”的,也有叫“扭秧歌”的,一般都是由四人组成,两人一对,四人按十字形跳开,又按十字形聚拢,头顶头“唱秧歌”,表示江南农民插秧栽稻之景。跳秧歌的人头上戴毛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