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图书馆
甘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甘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764 条
2022年
2764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764 条
传说、奇闻
51条
其他
828条
动物
156条
土地资源
304条
坂;路
3条
姓氏
594条
工业产品
75条
景物
32条
植物
201条
民俗
117条
气候、水文
74条
水果
13条
產品;物產
6条
疾病
98条
矿产
71条
粮食
26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10条
美食
7条
艺术
40条
药物
15条
蔬菜
25条
諸侯國
9条
货物
2条
路
1条
路;棧道
1条
陂
5条
颗粒列表
共 2764 条
7
/
185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1
风积层(Qhh)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主要分布在高台北山、明花滩、鸭暖、平川、蓼泉、西城、朝元寺等地。风积层是在风的吹扬和搬运下沉积松散、流动性很大、对人类工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中细砂。多呈垅岗状沙丘、新月形沙丘、平坦沙地和丛草沙堆分布,高一般5~10米,最高可达30米以上。
92
化学沉积(Qhch)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主要分布在高台盐池及西碱场等地。化学沉积是地下水在强烈蒸发作用下水中化学成分遗积地表而形成的。其岩性主要为食盐、芒硝、钾盐、石膏等。化学沉积物厚一般1~1.5米。最厚可达3米左右,食盐和芒硝是全区第四纪主要矿产之一。
93
远古代岩浆岩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境内远古代侵入岩不发育,但火山岩较发育。火山岩主要分布在龙首山南坡及山丹的麒麟沟一带,其岩性以变质的流纹岩、安山岩、流纹英安岩、流纹英安凝灰岩、安山质凝灰岩和基性及中基性火山岩为主。
94
早古生代岩浆岩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早古生代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奥陶纪时期,距今大约4.38~5.05亿年之间,分布在境内南部祁连山地区。大都沿断裂构造带展布,呈间歇性裂隙式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岩一般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其岩性为一套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中性熔岩和中基性火山凝...
95
晚古生代岩浆岩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晚古生代岩浆岩以侵入岩为主,形成于晚古生代中期及晚期,距今大约2.48~3.6亿年之间。主要分布在山丹以北的龙首山地区及高台北部的大青山一带。侵入岩主要有酸性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及中性的石英正长岩;侵入岩形成的矿产主要有金矿、莹...
96
托勒山地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托勒山一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由前长城系变质岩构成褶皱轴部,两翼倾角为60°~80°。
97
郊青——分水粱地向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珠龙关河及黑河上游一带,褶皱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由白垩系、侏罗系、石炭系构成地向斜轴部,往往形成负地形,两翼倾角20°~40°。
98
素珠链峰——柴达诺山地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祁连山主峰及其以东地区,由前长城系深变质岩及寒武系浅变质岩构成地背斜轴部,背斜轴走向为南东北西向,其间扭动后呈近东西向,两翼紧密,倾角70°~80°。
99
青山——白泉门地向斜分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布在祁连山北坡,自青山经白泉门向东延伸240公里。由白垩系、三叠系及石炭系构成地向斜轴部。地向斜呈北西南东延伸,两翼不对称,南翼缓,倾角38°左右,北翼陡,倾角70°左右。
100
鞑子梁——老君山地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鞑子梁——呼拉海达坂——老君山一线。由寒武系及志留系组成地背斜轴部,走向为北西南东,断续延伸220公里,两翼较缓,倾角10°~30°。
101
榆木山复式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榆木山一带,由紧密相连的两条背斜及一条向斜组成,由奥陶系及志留系组成复背斜主体。褶皱轴走向为北西南东,两翼倾角50°~80°。
102
牛毛山复式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东牛毛、西牛毛山及白羊沟地区,由5条背斜,4条向斜构成。褶皱轴延伸方向为南东——北西。由奥陶系、志留系构成褶皱主体,两翼不对称,倾角50°~80°。
103
大黄山复式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分布在大黄山一带,由2条向斜和1条背斜构成,由寒武系变质岩组成复背斜主体。褶皱轴走向为北西——南东,延长11~15公里,两翼开阔、对称,倾角60。70°。
104
吴宁寨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位于山丹县吴宁寨以西地区,由白垩系砂岩、砂质泥岩构成褶皱主体。背斜轴延伸方向为北西——南东。两翼对称,倾角35°~40°。
105
吴宁寨背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张掖地区志 远古——1995 上卷
|
类型:
其他
位于山丹县吴宁寨以西地区,由白垩系砂岩、砂质泥岩构成褶皱主体。背斜轴延伸方向为北西——南东。两翼对称,倾角35°~40°。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