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492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49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492 条
其他
122条
动物
11条
土地资源
44条
工业产品
26条
景物
1条
植物
7条
民俗
116条
水果
4条
疾病
26条
矿产
38条
艺术
44条
1条
谚语
3条

颗粒列表

共 492 条 7 / 3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1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洪徳堂于氏中医皮肤病疗法[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德堂”于氏中医皮肤科始创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于继成(1838一1899)长于治疗疮疡顽癣,取字号“益寿堂”。 第三代传承人于连河(1898一1948)行医于肥城市边院、过村及泰安西...
92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王氏正骨[岱岳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氏正骨已有近百年历史。早年王氏正骨的第一代传人王凤谦赴少林寺习武,兼学中华传统医学正骨,学成后遍访名医,医术不断丰富提高,30年后回到家乡泰安行医,专治跌打损伤。其子孙均继承祖业,成为名医,使王氏正...
93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孟氏正骨[岱岳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氏正骨疗法源自新泰市高孟村孟氏先祖孟玉堂,他自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开始行医,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后经孟氏数代人的探索、研究、实践,将原来单纯治疗断胫折臂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正骨医学专...
94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伏山纪氏中医皮肤疮疡疗法[宁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纪氏中医皮肤疮疡专科起源于明朝后期,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据《宁阳县志》记载,其祖先纪朝德曾在明朝太医院任医官,著有《医证经验集解》8卷。传人纪开泰是清朝雍正监生,著有《医学箕裘集...
95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伏山李氏中医治疗面瘫法[宁阳县]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伏山李氏中医治疗面瘫法起源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李方更幼读私塾,科举不第,转而习医悬壶济世,游历四方,师从多人,晚年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中医治疗面瘫及腰腿疼痛绝技。...
96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石横武术[肥城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横武术始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鲁中和鲁西一带至今流传着“枪不扎石横,镖不打铜城“的俗语。石横武术汇太极长拳门、少林棍棒、杨家枪法之长,吸收刀、枪、棍、剑、鞭、拳等多...
97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徐家拳[新泰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家拳起源于清雍正年间,由徐氏高祖徐盛才所创。徐盛才,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徐盛才自幼习武,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练就一身绝技,创立徐家拳雏形。百余年来,世代传承,到...
98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其他
中华子午门功夫[东平县]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子午门功夫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武术四大流派之一。根据普查,子午门功夫始于北宋末年,发祥地为东平县六工山建福寺,建福寺方丈元通法师被尊为创始祖师,《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就是该功夫的第一代掌...
99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民俗
泰山封禅与祭祀习俗[泰安市]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被誉为中华“神山”“圣山”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自古就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说。泰山封禅与祭祀习俗是泰山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内涵之丰富,成为中国乃...
100
知识出处: 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 | 类型: 民俗
泰山东岳庙会习俗[泰安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东岳庙会起源于泰安市境内的泰山,是遍布全国的东岳庙会的源头。追溯东岳庙会的形成,它源于民间的泰山崇拜和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信仰。受历代皇帝封禅、祭祀泰山的影响和道教文化的深入,泰山东岳庙会...
101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棕壤:俗称“黄土”、“黄姜瓣”、“黄土油子”,多由坡积物和洪积物形成。土体以棕色为主,表层质地多为沙壤土和轻壤土,部分为中壤土。成土时间长,剖面发育完全,无石灰反应。在淋溶层下有较明显的淀积层,淀积层下有较明显的铁锰结核和胶膜。土壤质地偏粘...
102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潮棕壤:俗称“黑黄土”、“油黄土 ”、“沙黄土”,由坡洪积物、洪积物、洪冲积物形成。本亚类一般在棕壤以下,地势低平,潜水埋藏一般3〜4米。剖面无石灰反应,微酸性到中性反应,有粘化层。30-50厘米左右有锈纹锈斑等明显的附加潮土成土过程,一般...
103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褐土性土:俗称“石皮土 "、“石渣土”,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土层薄,含大量岩石碎屑,与棕壤相比,母质中细粒部分较多,养分状况和保水肥能力优于棕壤性土。但由于侵蚀严重,剖面无发育,薄层土壤下即岩石,大多有强烈的石灰反应、中性到微碱...
104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淋溶褐土:由非钙质沙页岩的残坡积物、洪积物、洪冲积物形成。与褐土的区别在于剖面中游离石灰基本淋失,有的剖面无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甚微,无假菌丝体、钙积层。与棕壤区别在于PH值多呈中性,有轻度淋溶和淀积,结构体中下部有时可见铁锰胶膜。
105
知识出处: 泰安市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褐土:俗称“黄土”,由石灰岩坡积、洪积物形成。全剖面碳酸钙含量较高,质地一般粘重,粘粒淋溶淀积也较明显,通体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土体厚、保水肥好,适种作物广泛,该土分布区是境內主要粮食产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