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667 条
2022年
667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667 条
其他
169条
动物
5条
土地资源
45条
工业产品
63条
植物
5条
民俗
116条
水果
12条
疾病
28条
矿产
19条
粮食
5条
美食
43条
艺术
80条
药物
1条
蔬菜
8条

颗粒列表

共 667 条 24 / 45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346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蓝印花布 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汉代,普及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分布于东昌府、高唐、在平、临清、莘县、东阿、阳谷等地。染制的主要原料是蓝靛。操作法有两种:①以油纸刻成花版,蒙于白布之上,用石灰、豆粉和水调成的纺染粉浆刮印,晾干后煮染,再经晾干后...
347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招幌 商店、摊贩用以招徕顾客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以商品实物作幌子。如,麻铺门前挂一束长麻,草帽店门前挂一顶草帽等。②以商品实物的模型为幌子。如,香烛店前挂一个木制的红漆大蜡烛型,鲜鱼店门前挂一木制的大鱼模型等。③以商品的附属物作幌...
348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赶庙会 集祭神、游乐、市场贸易于一体的民间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期间举行。庙会一般有较固定的地点。庙会期间,迷信的人到庙中祭神,许愿还愿,庙前有酬神的戏剧演出,吸引数十里居民前来观戏购物,同时还有地方小吃、玩具、小百货、服饰等的摊贩聚集成市。...
349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赶集 乡间贸易活动。到集市上买卖货物。也称“上集”。无特定目的而赶集俗称“逛集”、“赶闲集”。俗约集期,有双日、单日之分,集期间隔多为五天。如“三、八”、“二、七”、“五、十”、“一、六”、“四、九”等。集日这天,日"逢集”。时间连续一整天...
350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小贩 本钱很小,靠摆摊设点、肩挑车推、走村串巷而经营的行商。又称“肩挑小贩”、“小商小贩"、“挑八股绳的”。经营的货物多是糖果、青菜、地方小吃和小百货。卖东西时,常常通过吆喝或各种器具发出声响招揽顾客,如卖豆腐的敲梆子,卖糖果玩具的打小铜锣...
351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续家谱 记载一姓或一族世系的家乘,称为“家谱”。家谱的形式有装订为书册和绘成图表两种。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标定字号,行辈清楚,名为“排辈”。男孩子起名字时,必须取预定的某字为名字的一部分,此字一般放在全名三字中间,也...
352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家教 又称“家庭教育”。家族长辈教养子女,保证世承相继的重要手段。内容包括“德”、“才”两个方面。旧时德育的内容多是封建伦理道德、日常礼法等。有的家族还以文字形式规定“家训”,作为内部教材。平民之家教通常是以言传身教为手儿时期是训练语言,辨...
353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家祭 旧时以家族为单位祭祀祖先、祭祀宗祠的一种活动。分为“家祭”、“庙祭”、“墓祭”、“年祭”4种形式。聊城一带,家祭远祖设祖谱,又名“祖子”,其形式是用一张裱糊好的大纸(或布,或绫),上面填满列宗的名字,挂在墙上。近祖设牌位,又称“神主碑...
354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生活禁忌 犯忌讳的言行。旧时的禁忌大都与迷信有关,包括衣食住行及言语行为等各个方面。饮食禁忌有:吃饭忌敲饭碗;盛饭后忌将筷子斜插在碗中;饭菜忌从窗口递送给别人;倒茶壶嘴忌对着客人;待客时,最后一道菜忌上丸子;吃醋时忌说“醋”字;七月七日忌喝...
355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特殊禁忌 多行于特殊场所、特殊时间、特殊环境和特殊对象的禁忌,包含在时令节日、人生礼仪和职业范围中。在时令节日中,聊城人忌过甲子年,一年内有两个立春日忌结婚;除夕夜忌喊小孩名字;腊月三十忌骂人,忌说不吉利的话,忌把药渣留在家里过年;初一忌把...
356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赌博 俗称“局子”。指以押宝、掷骰子、摊牌九、打麻将、抹骨牌等形式,拿财物作注比输赢。旧时不少人以开赌场为业,招揽地痞无赖聚赌,从中抽取彩头自肥,农闲时和庙会上赌局尤多。参赌者多以钱钞、衣物、器具为赌资,有的以房屋、地产、牲畜、米粮等为赌押...
357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裹足 也称“裹脚”。旧时妇女以脚小为美,为得“三寸金莲”,幼女意,以简单仪式把媳妇娶过门,希望喜事能冲破不祥,病人很快得到痊愈。但事实上,往往是刚娶过不久,男子就死去,最终贻误妇女一生。此外,男方因父母病势危重,接未结婚儿媳前来看望,亦称冲...
358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民俗
蓄辫 清代,男子自幼蓄留发辫。辛亥革命后,聊城境内有识之士率先剪除发辫。民国十七年(1928),聊城境内大范围采取剪辫、拆庙、拉神、破除迷信等革命措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聊城城乡男士蓄辫已不多见,平头、分头、背头等发式相继出现。
359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其他
满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诸申,直系先民为女真人。辛亥革命后,改称满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清代以来和汉族交往增多,渐习用汉语、汉文。满族的旗袍曾流行各地,至20世纪末,仍受到妇女喜爱。忌食狗肉。2001年,全市满族人口670人,散居于8个...
360
知识出处: 聊城百科全书 | 类型: 其他
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通用汉语、汉文。由于在聊城人数极少,生活习惯与汉族基本相同。原信仰萨满教,后来信仰喇嘛教。清末,男子受清政府严格、完善的喇嘛教制度影响,有半数以上当了喇嘛,致使蒙古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中华人民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