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粮食
1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7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9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民俗
旧时,老人去世后,即焚烧纸钱,为死者沐浴、更衣,将遗体移放在厅堂木板上,用白布和纸掩盖身面,然后将死者床上的垫草搬至屋外焚烧,接着料理丧事,请“地仙”看“风水”选葬地,将子、媳的生辰八字与死者殁日算冲克,择日安葬。入殓时,死者口含铜钱一枚,...
92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民俗
祝寿礼,给年满六十岁以上的人生日送寿礼,多用鸡、肉、面、炮竹,亦有送衣物和寿联匾额的。
93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民俗
恭贺人家生孩子送礼叫“粥米礼”。生孩子人家,首先要提鸡(生男孩提公鸡)、酒到孩子的外婆家报喜。外婆回送米、鸡、肉、蛋、红糖、衣、被、鞋、帽及摇床、站桶等。亲朋则送布、面、蛋、红糖等。生孩人家设宴请客,叫“请粥米客”
94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民俗
贺人家生子满周岁送礼叫“周岁礼”。外婆家要送全套衣裳和饼、面等。亲朋送礼有轻有重,一般送布、鞋、袜等。做周岁人家做周岁粑,办酒席请客。
95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民俗
恭贺人家做新屋送礼,叫“做屋礼”。传统风俗送匾额,放鞭炮;现在有的送钱,送年画,送家用器具,也有送匾额的,受礼人家,农村多数办酒席请客,城市从简,招待茶点或设宴。
96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玄学宗教
德安历史上寺庙很多,老百姓并不相信佛教,更不懂得什么是佛教。但常去庙里烧香,乞求菩萨保佑。德安寺庙,最早的是唐大中元年(847)在白云岭上修建的宝积寺。“文化大革命”中,德安寺庙全毁,当地没有佛教徒,后来恢复者甚少。
97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玄学宗教
德安在宋代已出现道观,最早的是宋嘉泰三年(1203)在小昆仑山上修建的元阳观。老百姓对道教和对佛教一样,只是相信迷信,并非懂得道教教义。德安有一种不出家的道士,名叫“火居道士”,他们娶妻生儿育女,吃荤,以给亡灵念经为职业,谁家死了人,就请他...
98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玄学宗教
民国初,耶稣教和天主教传入德安,耶稣教建了“福音堂”,天主教建了“天主堂”。他们在县城内传教收信徒并行西医。抗日战争,德安县城沦陷,英法传教士一去不返,无宗教仪式活动。1980年后,外来的少数教徒,按国家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作礼拜活...
99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艺术
德安弹腔戏,原系赣剧的一支,清代著名艺人汤大乐兄弟,在南昌、汉口等地搭班唱戏,遂集汉调、宜黄腔、昆腔、青阳腔之精华,经多年实践,融合地方的土语小曲,形成了一种别具风韵的德安弹腔戏,因戏文演唱的多是历史故事,当地又称它为“大戏”。德安弹腔戏流...
100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艺术
德安采茶戏,最早扎根地在塘山、傅山、杨坊。这里与武宁、瑞昌接壤,唱腔受到武宁采茶戏和瑞昌采茶戏的影响,绝大部分唱腔与武宁采茶戏相同。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珍珠塔》、《乌金记》、《绣鞋记》、《打金枝》、《双贵图》等三十余种。
101
知识出处: 德安县志 | 类型: 艺术
德安傩戏,是一种古老的“傩”,它有动作,有唱词,还配有锣笛伴奏,因此又称傩戏。唯一流传的地方在樟树,戏中主要人物有“潘太公”,故又称“太公戏”。它的来源,当地混说不清。出场形式:队伍前头数人用高竹竿撑三角红布旗,旗上写有‘潘公大法”、“雄天...
102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植物
苏铁科:苏铁,目前我县园林内少量栽培。
103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植物
银杏科:银杏。
104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植物
松科:马尾松、金钱松、雪松、华山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黄山松、五针松
105
知识出处: 湖口县志 | 类型: 植物
杉科:杉木、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