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79 条
2021年
426 条
2022年
290 条
2023年
156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79 条
专题知识
608条
交通
41条
其他
177条
动物
127条
区域
14条
数据统计
487条
景区
51条
植物
147条
民俗文化
326条
水果
69条
物产
36条
矿物
54条
粮食
62条
药物
17条
蔬菜
58条
货物
4条
黄牛
1条

颗粒列表

共 2279 条 12 / 15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6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清同治出版《南城县志》记载:“稻,指粳糯而言也。粳有红白二色。夏种秋收为大禾谷……春种夏收为早谷,获后再种,冬收,粒差小而力薄,为两番谷……俗概谓之粘谷。类有救公饥,四十日粘,五十日粘……”。 民国时期,全县以种植一季晚稻和早稻为主,中稻较...
16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晚大豆多为稻豆连作,品种有大青、八月爆、大黑豆、大黄豆、水白黄、画眉豆和最受群众欢迎的短脚(又叫蜂窝节 )等,亩产50-100斤。民国时期,上唐、硝石为晚豆主要产区,全县每年种植面积3-4千亩。1950年至1957年,晚大豆发展较快,主要产...
16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为全县主要食用豆。建国前,株良、上唐、新丰、庙前等地栽种。建国后,迅速发展,普及全县,产量逐年提高。60年代田塍豆已传入临川及赣南各县。
16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17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多以菜地、边角菜地种植。某些山区农民喜欢种红小豆、金小豆。
171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南城很早就在沿黎水和盱江两岸旱地及一季早稻休闲田种植小麦和大麦,但面积不大,亩产一般40-50斤。建国后,冬小麦种植面积最大年份为1956年,次为i972年,均在万亩以上。其余年份面积在数百亩至千余亩之间,1975年后减至百余亩左右,198...
172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旧时有“红薯、荞麦、萝卜半年粮”之说。秋旱严重的年份,对不能种晚稻、大豆的土地,多用作种荞麦,亩产50-60斤。70年代后逐渐减少,目前基本绝种。
173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建国前曾一度由外地引进,但未能推广。1956年县农林科再次引进,70年代后又从黑龙江引进。主要由城郊菜农种植,面积约50-60亩,亩产万斤左右。
174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多作蔬菜食用,利用田塍或边角地种植,一株收薯2-3斤。
175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粮食
少数农民利用蔬菜边角地或田塍零星种植。粟有早粟、晚粟,品种有黄粟、狗尾粟。玉米为小金黄杂种。高粱品种有粘性高粱、糯性高粱和甜高粱。
176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蔬菜
为南城主要油料作物。各地都有种植,以硝石、上唐面积稍大。以本地甜油菜为主,还有一些零星苦油菜,因栽种粗放,管理不细,产量较低。1948年全县种植面积2972亩,平均亩产29斤。建国后,油菜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多数年份为1-2万亩。1965年推...
177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南城农民原无种棉习惯,清末和民国时期,仅有硝石等地少数农户种植小面积中棉。中棉分紫、白两种颜色,具有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容易管理等特点,但产量低,亩产20斤左右。 1957年政府大力在硝石石下,株良上白水、万坊万年桥、徐家下弓和白洲等地进行...
178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里塔、新丰街、上唐、株良为本县花生传统产区。建国前后,主要种植本地品种小籽花生和麻壳花生,产量低。1958年由湖北引进“红安直立花生”,由赣南引进“强盗花生”,亩产400斤左右。1984年由县农牧渔业局,从山东海阳首次引进“海花一号”花生,...
17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本地芝麻有黑、白两种。洪门、硝石、龙湖、严和是芝麻传统产地。硝石种植的佛座芝麻产量很高,亩产达100-200斤。1985年全县芝麻收获面积1591亩,总产1071担,亩产67斤。
18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植物
本地品种为南城竹蔗,主要种植在沿盱江两岸的丘陵、平原地区。天井源乡蔡王殿村、里塔乡渔良村和万坊乡万年村为主要产区。1974年引进台湾蔗,可果糖兼用。1985年全县种蔗683亩,总产34214担,亩产5000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