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传说、奇闻
13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130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36
铃鼓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铃鼓舞 表演时摇铃打鼓。一鼓一铃,载歌载舞,表现出兴高采烈的心情。
1937
扇蝶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扇蝶舞 综合提炼戏剧中的舞扇法和扑蝶动作而成。舞蹈配合音乐节奏作赏花扑蝶种种动作,飘忽轻巧,色彩缤纷。
1938
剑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剑舞 融会戏剧表演中的剑功和体育中的剑术,配合音乐节拍加以提炼美化,表现莆田妇女的尚武精神。
1939
出海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出海歌 描写渔家父女俩放舟出海,分别表演父女摇橹撒网的动作。音乐配以传统曲牌《夜行船》、《入娘家》、《胜春会》等。
1940
莆田篆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莆田篆刻艺术,至明代开始盛行,从明至清,名手甚多,其尤著者有: 明 黄巩,作品质朴,所遗“累心处都尽”一印,落落大方,迥异常蹊。魏植,刀法稳健。曾在洮河绿玉砚的四旁刻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堪称精品,遗印“礼乐攻吾短,痛饮读离骚”一方,浑穆...
1941
莆田雕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莆田雕板始见于唐末、五代,现能考知的当时已有刊本8部,83卷。至宋时刻书技艺已著声名,刻有《唐开元天宝遗事》等60部,871卷。元代有刊本7部,162卷。元、明之际,刻书艺人俞良甫还将莆田雕板艺术传到日本,至今“俞良甫版”(或称“博多版”)...
1942
莆田木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莆田木雕在唐、宋两代已相当发达,寺庙的建筑雕饰和神佛雕像还遗存很多。元代以后,注重家具、乐器、摆设、玩具的雕刻。明代所刻刘海像、苍鹰木雕等欣赏品,按木料的天然结构加工,随物赋形,神态逼真,达到形神俱妙的境界。 清末,廖熙兄弟2人,创作的木...
1943
莆田摩崖石刻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唐代,莆田已有摩崖石刻。宋代,广化寺释迦文佛塔石刻浮雕艺术为我省现存宋塔第一。
1944
莆田泥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泥塑多为寺庙的神佛像艺术均极高超。
1945
莆仙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莆仙戏是全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流行于兴化方言区域,通称“兴化戏”。1952年10月下旬,福建省文化局决定把“兴化戏”改称“莆仙戏”,为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它源于唐代乐舞、“百戏”,南宋时期已极盛行。明代后,接受外地剧种的影响,综合唱、做...
1946
蒲仙戏声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声乐 莆仙戏曲用兴化方言演唱,唱腔、唱法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唱腔结构形式为曲牌联缀体,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音,旋律以七声音阶进行,徴调式居多,宫、羽调式次之。 莆仙戏曲牌十分丰富,相传“大题三百六、小题七百二”,其中与唐宋大曲和宋元“粗、细...
1947
蒲仙戏器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器乐 莆仙戏的击乐器以沙锣和牛皮大鼓最具特色。随着打法和所打方位的不同,沙锣能发出5个音色,大鼓能发出13个音色,此外,还有花鱼鼓、战鼓和大钹、拍板等。管乐器主要有笛管、梅花、大笼等3种,而以笛管为最,能发“宫、商、角、徴、羽”5个主音和“...
1948
蒲仙戏乐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乐队 莆仙戏乐队以司鼓、司锣、司吹3人为主。司鼓掌大鼓、小鼓、板鼓;司锣掌沙锣,兼大钹;司吹掌“笛管”,兼“梅花”。新引进的尺胡、四胡、三弦和八角琴等乐器,由演员或专人兼掌。
1949
蒲仙戏行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行当 早期莆仙戏,每个戏班只有生、旦、靓妆(净)、末、外、贴、丑等7个行当,称为“七子班”。乾隆年间(1736~1795),增加老旦成为8人,叫做“八仙子弟”。清末,增加副生、花旦等行当,演员发展为10~13人。抗战期间,福州沦陷,京剧、闽...
1950
蒲仙戏身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身段 莆仙戏艺人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动作都有严谨的程式,基本功主要表现在步、肩、手3个部位。步法有台步、摇步、蹀步、挑步、拖步、鹭鹚步、七步跳等;手式包括指法和手法,指法有姜萼、兰花、梅花、虎爪和啄手等;手法分顺花、反花、照手、拟手4种类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